文学作品阅读

葡萄园_附 写作和行走的心情

张炜
当代小说
总共10章(已完结

葡萄园 精彩片段:

附 写作和行走的心情

想象和描述/在同一个时代

无论是文学的实践和吸纳,我们这一茬写作者都受惠良多。这之前及同期作家、国外作家,在文体上的开拓与实验,都提供了综合的营养。所有这些方法无非归结为两种:想象和描述,也就是诗与真。现代主义使其变得更为自由,却没有背离它们。这就是今天感受和实践的现代主义。“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学习中能够有所进步,心里就会常存感谢。更主要的是,在急遽变化的现实生活中,特别是极为复杂的精神环境中,总会看到一些榜样,看到一些正直、清晰、坚忍和洁净的人。他们与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城乡穿梭/飞速流逝的时间感/野地

这些年读老书多一些。外国译著中杰出的当代文学同样较少,市场上流动的一般都是千方百计想卖出去的东西,没有什么精神力道,难以卒读。中国古代和外国十九世纪的名著,是最常看的。

写作的动力就是酷爱写作。年纪大了,就会有飞速流逝的时间感,名利就会渐渐退远……重视身边友人,特别是行家里手和好读者的看法。写得久了,译出一些文字也是正常的。但这对作家来说并不重要。

《融入野地》是一篇散文,它不能囊括我的理想。我说的“融入野地”,不是指让人到野地里去生活,背离城市的家,那不可能。我的意思是在现代社会里,在网络声像时代里,人尤其不能陶醉其中,不能忘记我们生存的自然背景——不仅不要忘记,还要极其重视和依赖,与之相依相存。大自然是生命的母体,人在现代生活中却时常会忽略这个。环境问题,精神问题,有许多现代病就出在这里。文学写作是人类精神状况的重要指标,看看我们现在的作品,比起十九世纪,其中关于大自然的饱含情感的描述和记录,简直太少了。这是不祥的征兆。古人讲的“天人合一”思想,其中就包含了对生命自然背景的深入思考。人仅仅依赖自身征服自然的所谓“科学力量”,只会越来越自私,最后走向自绝的末路。

融入野地并不是让人到野外生活,也不是简单地让人去外边行走,是不要忘记、不要失去生命的自然背景。尊重自然,接受自然对我们的教化,跟大自然和谐相处,那样人才能有智慧,才能有长远的眼光,才能不自私、不得现代病、不被异化。所以,融入野地仍然是我个人所向往的一种境界。

建设书院/坚韧的独立精神/一味解药

书院是公家的一个单位,它的发展取决于公家。不过,文化人的一己之力无论多么微小,都应该贡献出来。书院精神应该是知识人的梦想。做事不能怕麻烦,需要一点耐心,还需要一些公益心。

万松浦书院是与当地大学合作的一个文化事业单位,有150亩左右的林地。研究齐文化,是书院的课题之一,我每年都在书院和大学讲些课。古代书院倡导个性化教育,今天我们尝试的,也是对现代大学批量教育模式的一种弥补。

建设书院,这等于是在实用主义的荒漠上植树种草。对这个民族、社会和文化有意义的事情,就不能放弃。今天特别需要从传统书院那里继承坚韧的独立精神。

独立思考,积累文化。这个积累当然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独立思考是需要勇气的。我们的生活还处在一个初期的物质积累阶段,没有进入更现代的思维与追求。但人类不能满足于这种初级的要求,不能仅止于此。我们既要理解现实,还应有更高的、更现代的理想诉求。

书院有“万松浦网站”,还在建诗歌博物馆。诗歌,也许是施向实用主义的一味解药。实用主义贻害了这个世界,它和虚假的理想主义一样可怕。建诗歌博物馆,等于是在黄沙上植树种草。这样的博物馆,英国有一座。它应该包括古今中外诗歌创作成果的收集、保管、研究,还要促进和推动当代诗歌运动。诗歌在今天是最不实用、最少商业价值的。这个馆目前正在建设中。要慢慢做。做事情虽然不是越慢越好,但慢慢做出来的事情更让人信任一点。

内外法度/时间的智慧/超拔的心气

作品简介:

这是葡萄园一家三代与仇人“老黑刀”斗智斗勇的故事。三代人都是受害者,他们忍辱负重,百折不挠,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苦苦度日。园子里的美好生灵成为一家人的挚友和庇护,无论是狗、猫、白马还是喜鹊,都在特殊的时刻里给予他们温暖,协助他们斗争。

故事中人与动物的情谊、苦难中突然降临的爱情,读来激动人心。

作者:张炜

标签:张炜葡萄园中国文学

葡萄园》最热门章节:
1附 写作和行走的心情2345678910
更多『当代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