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历史的温度1·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_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四张面孔

张玮
世界历史
总共44章(已完结

历史的温度1·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 精彩片段:

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四张面孔

我个人总是觉得,从来没有什么“偶然引发”的历史事件。在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事件背后,都有一些看似偶然的必然因素在推动。它们来自各个方向、各种人、各种意图,但最终促进这件事件爆发的,往往就是这些背后的故事。

1

1931年,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的脸色,是得意的。

倒不是因为石原莞尔官运亨通——虽然他日后官拜日本陆军中将,但在1931年,他的军衔还只是中佐。

让他得意的,是他的一个观点在日本国内军政界,得到了高度评价。

石原莞尔的观点,是这样的:代表东方的日本和代表西方的美国,未来难免会为争夺世界霸权决一死战。在此之前,日本最需要的就是夺取中国的东北——他们称为满洲——作为日后的扩张和补给基地。

说实话,这种“自己家里没有,就要强占人家”的强盗逻辑,在对中国一直虎视眈眈的日本,早已不算新鲜。但石原莞尔的老调重弹之所以受到追捧,还是和1931年的日本国情有关。

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的时期,无论从哪个方面,这个弹丸之国,在当时确实走在了亚洲的最前面。

但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让日本尝到了大苦头——到了1931年,日本显然已经撑不住了:这一年,日本的工业总产值比1929年下降了30%,对外贸易总额下降了近50%,国际收支出现巨额赤字,国内市场严重萎缩,中小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口接近400万。

这时候该怎么办?

美国选择了罗斯福,开始了“罗斯福新政”,而日本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大幅度提高军费开支,开始扶植以三菱、川崎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转向军火制造,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谋求高额利润。

当然,军事膨胀之后,是需要有“宣泄口”的。这个“宣泄口”,无疑就是中国。

石原莞尔的观点,只是给原本就下定决心的日本人,再打一针鸡血罢了。

作品简介:

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残酷,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

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

张玮书写的历史,亦正亦暖。正,是因为,在“馒头说”的一个个历史故事中,张玮都尽量用一种第三方、不带感情色彩的口吻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现在用“上帝视角”去评价当时的人和事,这对当时的人来说,不公平。

而暖,是有趣、有温度,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生人勿近的,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的性情,风趣的文字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活色生香。

作者:张玮

标签:张玮历史的温度历史随笔历史小故事

历史的温度1·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最热门章节:
1附录 读者评论2后记3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日本投降前后的四个片段4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血战台儿庄5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1937,这座城没有不战而降6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座被死守的仓库7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抗日战争,我们到底有没有空军8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这群四川人,不该被遗忘9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背后10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四张面孔
更多『世界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