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历史的温度1·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_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背后

张玮
世界历史
总共44章(已完结

历史的温度1·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 精彩片段:

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背后

你如果没听说过抗战期间的二十九军,那你应该听说过赫赫有名的“大刀队”;如果你没听说过“大刀队”,那你肯定知道有一首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今天,我们就要说说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对不起,可能这个故事,并不像我以前的故事那样,能让你热血沸腾。

1

1933年3月6日这一天,西北军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接到了一纸军令:将部队布防冷口经董家口、喜峰口、罗家峪至马兰关一线的长城关口。

这一刻,二十九军上下都知道:要和小日本真刀真枪干了!

这一年,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两年。

在占据了东北三省后,野心膨胀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早已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将手伸向了华北。

1933年元旦夜,日军炮击山海关,两天后,将刺眼的太阳旗插上了“天下第一关”。前方将士浴血奋战(两个营全部殉国),后方东北军元老、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不战而逃。

日军随即向延绵的长城一百多个关口发动全面进攻。

长城,在中华民族心目中有特殊的含义。当长城烽烟燃起的时候,就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

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受命加入的,就是“长城抗战”,而让二十九军一战成名的,就是这场大抗战中的“喜峰口大捷”。

2

关于“喜峰口大捷”,历史教科书上已有不少交代,我们这里只再做一个简要的回顾。

3月6日,二十九军接到军令,3月7日,二十九军接防喜峰口阵地。3月9日,日军铃木、服部两个旅团进犯喜峰口,并率先抢占高地。从9日夜到11日夜,二十九军与日军展开血战。12日凌晨,二十九军109旅旅长赵登禹身先士卒,率500人大刀队夜袭日军阵地,刀光飞舞,日军鬼哭狼嚎。据战报,共砍死砍伤敌人逾千名,缴获坦克11辆、装甲车6辆、大炮18门、机枪36挺、飞机一架,还有日军御赐军旗、地图、摄像机等。

作品简介:

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残酷,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

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

张玮书写的历史,亦正亦暖。正,是因为,在“馒头说”的一个个历史故事中,张玮都尽量用一种第三方、不带感情色彩的口吻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现在用“上帝视角”去评价当时的人和事,这对当时的人来说,不公平。

而暖,是有趣、有温度,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生人勿近的,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的性情,风趣的文字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活色生香。

作者:张玮

标签:张玮历史的温度历史随笔历史小故事

历史的温度1·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最热门章节:
1附录 读者评论2后记3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日本投降前后的四个片段4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血战台儿庄5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1937,这座城没有不战而降6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座被死守的仓库7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抗日战争,我们到底有没有空军8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这群四川人,不该被遗忘9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背后10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四张面孔
更多『世界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