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光荣与梦想_第四部分 终尝恶果(1961~1968年) 第三十二章 走投无路

威廉·曼彻斯特
世界历史
总共42章(已完结

光荣与梦想 精彩片段:

第四部分 终尝恶果(1961~1968年)

第三十二章 走投无路

在1967年出版的《新工业国》一书中,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指出“近年来一个有趣且被广泛讨论的现象”,一种“尤其是在学生和知识分子中普遍存在的、对公认的各种社会思想形态表现出的隐约不满”。这些思想形态,加尔布雷思写道,“无论被自由主义者还是保守主义者推崇,都被认为是某种被建构出来的制度。”

实际上,在当时,黑人、激进分子、女权主义者以及其他所有感到一直被有组织的社会所欺骗的人,都习惯称这个社会及其一切功能为“制度”。这个单词经常被随意使用,以至于变得毫无意义——盗窃商店的行为被称作对制度的打击,电视节目安排不佳也是制度的错。但该词在有些情况下的使用则展现了人们对这个社会系统运转的一种深刻直觉。1965年11月9日那个令人难忘的星期二夜晚最能说明这一点,那一晚社会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之一——供电系统竟出现严重故障,这不仅让那些反制度的人觉得自己一语成谶,更使其他人感到惊慌。

那天下午4点44分,美国东部地区正是太阳落山时,电力需求开始朝着每日的顶峰攀升。家里和办公室的照明设备被打开。霓虹灯的标志也亮了。随着工作人员相继下班,商业区的电梯也开始投入其最大承载力的使用中。地铁为从工作地下班回家的人增开列车;在远离城市的乡村,农场主将奶牛套上挤奶器,灯塔也开始闪烁光芒。玩耍归来的孩子跑进家门,打开电视机,而他们的母亲开始准备晚餐。此时正值秋季,气温是46华氏度(约合7.8摄氏度),自动调温器启动了数百万人家的暖气炉。温室供暖系统被激活;为了不让毒蛇和鳄鱼死亡,动物园的爬行馆里进行额外供暖。酒吧里,制冰机开始制作冰块,供人们下班回家前来喝酒时使用。林荫大道和公路两旁的电动加油站,正往行驶在归途的汽车油箱里加足汽油。

所有这一切对爱德华·内利斯而言都是老套路。他是一个精瘦、微秃的62岁老人,为纽约联合爱迪生公司兢兢业业工作了41年。在靠近65街的曼哈顿西区大道128号的联合爱迪生公司的电力控制中心是整个公司电子系统的枢纽,而内利斯此时就坐在控制中心控制员的座位上。该中心位于靠近65街的曼哈顿西区大道的128号,是这个公司电子控制系统的中心——房间内的天花板很高,异常整洁,略带奥威尔风格,房间里摆放的各种仪表盘和开关沐浴在耀眼的荧光灯的光下,所有这一切都在内利斯的视线当中。他警觉地浏览着仪表上显示的数据,以确保联合爱迪生公司完成为本市供电的任务,而且因为该公司同时作为安大略省、纽约州和新英格兰电力供应网的主要组成部分,还得确保公司正常为那8万平方英里地区以及3000万居民供电。不管怎样,理论上就应如此。大约下午5点16分,内利斯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因为他看见所有仪表盘上的指针开始剧烈摆动,控制中心也对此进行了激烈讨论。

当时,包括内利斯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尽管联合爱迪生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此前曾多次讨论过大规模断电的可能性。他们的预测很准,声称可能会发生所谓的“级联效应”,即由于电网中某个组成部分的电力需求过大、超出预期,它便会吸光电网中其他部分的电力供应。如果情况真是如此,那么电网,也就是俗称“东北电力网”内的每一个发电机,都会自动切断电源以防止设备损坏。结果是,8万多平方英里的地区便会即刻陷入黑暗。

西区大道128号机器上摆动的指针就是发生了级联效应的结果。问题出在曼哈顿以北315英里、尼亚加拉瀑布以西4英里的一个叫亚当·贝克爵士二号站的加拿大水力发电设备。那是一个大小还不及家用面包机的继电器装置,其用电量是按照1963年的标准设定的,虽然此后用电量不断稳步增长,仪表的设定量却从未再调整过。当天下午5点,供给多伦多的电正经由亚当·贝克电站的6条线路向北输送。后来仪表数据显示,在5点16分11秒的时候,电力负荷略微增加了一点——正好超出那个设置有误的继电器出现故障的临界点。这样,又一个断路器启动了,6条线路中的一条因此而停止供电。这条线路的负荷立刻转到了其余5条线路上,它们也负担不了。由于负荷过大,5条线路都被各自的继电器切断。这使得几乎同时发生两起灾难。本应送往多伦多,实际却未能通过失效的亚当·贝克电站的约160万千瓦的电力,经过电网的超级电路向南涌入纽约州北部和新英格兰地区,一路上所经过的发电站都相继失去作用。由此产生一个电力真空。受到影响的地区向曼哈顿要电,然而曼哈顿的供电量根本无法满足这些需求。紧接着第二个大灾难降临。东北电网的所有保护装置都被激活。这种级联效应,即有些人所说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自动切断了对各个地区的供电渠道。到下午5点38分,东北电网停止了对所有供电区的供电,佛蒙特州和新罕布什尔州南部也已和南部各州一样停了电。除了自备发电机的医院和其他机构,从尼亚加拉湖到哈得孙河之间几乎看不见一盏亮着的灯。大面积停电就这样开始了。

纽约市在5点27分断电。内利斯正准备推动8个按钮,以切断这座大都市电力系统和总电网的连接,但为时已晚。这个错误可以原谅,因为自爱迪生在1879年发明第一盏实用白炽灯以来,电流就一直以光速传输,这是关于电力消耗的知识中少数仍未改变的一个事实。但后果仍旧让人目瞪口呆。除了斯塔滕岛和布鲁克林的一个街区外,纽约全城停电——一切地方都断电了:照明、电器设备、地铁,所有工作都没法继续下去。在未受停电影响的新泽西蒙特克莱尔,一个妇女正从画框式的窗户向外望,欣赏着曼哈顿万家灯火的美妙夜景,她想叫她十几岁的儿子也来看看。可当她再次回到窗前时,城市早已消失不见。加拿大航空公司的罗恩·乔治机长驾驶的飞机正在肯尼迪国际机场上空准备降落。他朝下看了看跑道,又读了读仪表上的数据,再回头时——只看见冥河般的黑暗。飞机场也随之消失在黑暗中。

全城停电后,人们最开始的反应各不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各自内心的隐忧。“中国人来了!”曼哈顿东区的一个妇女这样想。“有外太空人的袭击!”住在东河边上一所公寓20楼的一个小男孩叫道。两名报社记者的想法不谋而合——反战运动还真办了件大事。其他人都忙于应对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顾不上去追究谁应对此事负责。医院里的医生一边在应急发电所需的90秒转换的时间里等待,一边借着手电筒的光继续进行手术。施拉夫特公司正担心他们价值约20万美元的冰激凌如何处理(结果全化了)。洛克菲勒州长正爬着15层的楼梯回到公寓。有80多万人被困在突然停运的地铁中。其中有60人在第60号街道隧道里的阿斯托里亚线的东河下面的一辆从布鲁克林开往曼哈顿的列车上度过了噩梦般的一夜。在他们上方的威廉斯堡大桥上,1700多名乘客滞留在4列火车里,5个小时后他们才被安全带离。

在百货商店里,店员用手电筒照明把顾客带出店门,或者将他们安置在商店内的家具区休息。农场主又重新学起了徒手挤奶的技巧。儿童没有电视可以看,开始学着自己玩耍。动物饲养员用毛毯帮动物们保暖,使哺乳动物能活下去,又用便携式丙烷取暖炉为爬行类动物的活动室加温。然而,那些需要用电动加油泵来补充燃料的机动车司机,以及面对冷灶的家庭主妇,对停电仍旧是束手无策。许多人突然间变得无所事事,于是就给亲戚朋友打打电话。电话还能用,当晚市内的通话次数增加了8倍。一些人正忙着做其他的事。9个月后,所有医院都报告称这段时间的出生率大幅攀升。

多亏有晶体管收音机,人们仍然能够收到无线电广播,不过,这对困惑不解的听众很难说有什么大的帮助。评论员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加拿大现在陷入了一片黑暗……原因不明……这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一次停电……约翰逊总统召集了应急计划小组……立刻调查……就怕是有人蓄意破坏。”也有人暗示说是战争和核灾难,直到科罗拉多州的斯普林斯战略空军指挥部说“一切顺利”,谣言才不攻自破,一切恢复正常。局部地区仍旧爆发骚乱——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市发生了抢劫,沃尔波尔的马萨诸塞州监狱发生了大规模的暴乱,酿成了几起惨剧。纽约的一名男子被发现陈尸于饭店的电梯井底部,手里还握着一支熄灭的蜡烛。

刚到夜晚时,东北电网覆盖区仅有的亮光来自于蜡烛、手电、汽车灯以及一轮明月。之后,电力供应开始一个地区接一个地区地恢复。佛蒙特州和新罕布什尔州南部,在停电后30分钟到2小时之间恢复了供电。康涅狄格州在5点30分断电,虽然恢复供电较慢,但是到了11点30分,除了12个城镇之外该地区已经全部灯火通明。纽约市恢复得最慢。布鲁克林到星期三下午2点才恢复供电,那里成千上万沉睡的居民得知这一消息的方式同其他地方的居民一样:他们睡觉前都没有关掉墙面和灯上的开关,所以当他们的卧室被突然恢复的灯光照亮时,他们便惊醒了。皇后区恢复供电是在凌晨4点20分,曼哈顿和韦斯切斯特是在早上6点58分,布朗克斯则是在早上7点。个别地区仍旧没有恢复供电。韦斯切斯特县富人聚居的佩勒姆庄园直到星期四才恢复供电。事后,一位佩勒姆庄园的女住户说她“点了很多蜡烛”,“维持着炉火”,而且“一直在回想在以前没有电的时候,佩勒姆庄园的人们是怎么过日子的”。

1965年11月15日,电力故障发生6天后的第一个星期一,电机工程师追查到了电力故障处是在贝克电厂。加拿大人感到颜面扫地,因为他们一直坚称问题不可能出在他们的国境内。美国公共事业部的发言人认为这证明了美国方面没有错。但大多数人并不细究谁对谁错,他们谁都怪罪,不管是加拿大人还是美国人。同时,人们在停电期间的冒险和奇遇在经过转述后变得更加精彩。最后,许多人都忘记断电时的焦急不安,反而开心地回忆起那晚逃离惯常生活的自由。《纽约时报》的一组记者写道: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埋藏着对机器的反抗情绪。我们都因为重新发现不需要电源插头就能使用的东西而高兴不已,这些东西几乎已经从我们的记忆中淡去,尤其是那无比奇妙的蜡烛。当得知那些我们真心不喜欢,并且怀疑那些也不喜欢我们的大型计算机大量闲置无用时,而古老的转笔刀却能照旧使用,有那么一刻我们感到一种胜利的喜悦。

作品简介:

本书从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一直写到1972年的“水门事件”,勾画了整整40年间的美国历史。细致入微的描写了这一时期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作者威廉·曼彻斯特充分运用新闻报导的特写手法,以大量的美国报刊资料和采访材料为依据,创造了一种全景式的还原细节的历史写作手法。

对于建国历史仅二百多年的美国来说,这段历史的特殊意义一定会被永远的铭记。由迷茫徘徊到蓬勃向上,由孤立者到救世主,由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到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国内的繁荣程度领跑世界,战胜国领袖的身份使得国际声望达到顶峰,都使这样一个曾经远离世界政治核心的国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荣光。曾经满足偏安于北美大陆的美国人开始将他的目光投向全球,开始对自己的信仰和制度充满自信,开始梦想着自己将会永远的繁荣下去,并成为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领袖……

变革的时代,似乎总是闪着让人兴奋的光芒。而小细节与大历史的关系,就像从一面镜子反射到另一面镜子。当一个历史学家对细节拥有小说家一般的眼光,精心梳理了复杂无序而又晦涩难懂的史料,叙述优雅、精确、充满智慧,我们就更容易清晰的洞察历史。因为优秀的历史作品不需要虚构,历史本身就是最优秀的作品。

作者:威廉·曼彻斯特

翻译: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翻译组

标签: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历史美国史美国社会学

光荣与梦想》最热门章节:
1大事记2致谢3后记 余音4第五部分 尼克松赢了(1969~1972年) 第三十七章 自尊丧尽5第五部分 尼克松赢了(1969~1972年) 第三十六章 美利坚“分裂”国6第五部分 尼克松赢了(1969~1972年) 第三十五章 牢骚满腹的大人物们7第五部分 尼克松赢了(1969~1972年) 第三十四章 沉默大多数的崛起8第四部分 终尝恶果(1961~1968年) 第三十三章 多事之秋9第四部分 终尝恶果(1961~1968年) 第三十二章 走投无路10第四部分 终尝恶果(1961~1968年) 第三十一章 伟大梦想与梦之幻灭
更多『世界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