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光荣与梦想_第五部分 尼克松赢了(1969~1972年) 第三十四章 沉默大多数的崛起

威廉·曼彻斯特
世界历史
总共42章(已完结

光荣与梦想 精彩片段:

第五部分 尼克松赢了(1969~1972年)

第三十四章 沉默大多数的崛起

理查德·尼克松眼中的英雄包括民主党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威尔逊在其当选后于1913年公布了所有内阁人选,尼克松于1968年竞选成功后有意效仿,决意在电视上这么做。典礼于1968年12月11日在华盛顿肖哈姆酒店的雅典娜神像厅举行。尼克松以“贤内助也该沾沾光”为由,要求各位候任部长携同夫人出席。这一说法惹恼了女权主义者,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带有性别歧视的傲慢态度。新部长的夫人们似乎乐在其中,美国观众却不以为然。30分钟的仪式在观众中反响平平,一位批评家颇不客气地称其为“政治版的‘我的职业是什么’节目”☾1☽。很多人都注意到尼克松老是重复念叨自己的事,他说12位新部长既了解他的特长又明白他的心思,在演讲中他不止10次用到“额外的维度”这个词来说明这种情况。

事实上,新内阁缺乏多样性显而易见。所有成员都是富有的来自共和党的白人男性,其中7人住在阿勒格尼山脉以西,即共和党选票的主要来源地区。几乎所有成员都是商人,其中3人来自建筑行业:沃尔特·希克尔(内政部长),温顿·布朗特(邮政部长)和约翰·沃尔普(交通部长)。缺乏变化倒并非全是尼克松的错,他已尽力想让内阁人员多样化。他早前承诺要组成“一个集共和党、民主党和独立党派成员于一堂的政府”,将美国“各级政府、劳工阶层及各行各业中的男女精英”纳入麾下。但部分民主党中坚力量所在区域并未积极响应他的提议,三名黑人还断然拒绝出任其内阁成员:小惠特尼·扬,参议员爱德华·布鲁克和纽约文官委员会主席埃尔莎·波士顿。因此内阁成员来源单一而非多样化。一位杂志作家这样评论尼克松内阁:“似乎是更多由灰色卵石而非亮晶晶的钢和玻璃组成”,而建造者也是如此。《时代周刊》曾有言,“这些人稳重、能干,但缺乏热情且资质平庸。”但不管他们有何缺点,这些人的正直却毋庸置疑。

威廉·罗杰斯(国务卿),约翰·米切尔(司法部长)和罗伯特·芬奇(卫生、教育和福利部长)等人都是尼克松的密友。有人以此推论他将比约翰逊赋予内阁更多权利。一些尚不知晓霍尔德曼和约翰·埃利希曼的专栏作家预言总统智囊团将成为历史,但总统动向监察团认为例外亦有可能。国家安全事务总统助理亨利·基辛格渐露锋芒,成为首席顾问。据报道,罗杰斯正阅读基辛格的著作。当时可没人预见到,尼克松的首任国务卿竟是通过基辛格的新闻发布会讲话来跟进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动。

就职6个月后,尼克松获得一个巨大的鼓舞。宇航局8年前应约翰·肯尼迪总统要求进行的探月计划终于有了回报:阿波罗11号成功抵达月球。这是一项艰苦卓绝的事业——2万个制造商和30万名工作人员投身其中。虽然人们对这一切是否物有所值争论不休,而探月成功无疑是一场美国式的胜利。尼克松发表声明指出,虽然探月“曾是一项艰苦的事业,但如今继太空旅行的创举之后,人类实现宇宙间通信成为现实。尽管月球与地球相距甚远,但电视让千家万户能够共同见证登月的伟大时刻”。这里的“千家万户”可不只是美国人,登月过程转播吸引了全球约5.28亿电视观众,这是迄今为止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

探月失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12年前遭遇首次失败后,美国宇宙空间科学已取得长足进步。在1961~1966年,水星号和双子星号系列的16次载人飞行表明人类可以在宇宙中正常生活和工作;徘徊者号、绕月轨道飞行器和“月球勘探者”计划发回的证据显示,月球表面环境不会给宇航员带来危险。但这期间也有一次重大失误。1967年1月,阿波罗1号舱体失火,3名宇航员遇难。计划延迟21个月后,载人阿波罗指挥舱升空。1968年年末和1969年年初,宇航局严格按计划每两个半月就发射一艘阿波罗飞船,以期在肯尼迪总统下达的截止日期1969年5月前完成任务: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在“1970年以前”安全返航。

1969年7月16日上午9点32分,阿波罗11号在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场由有36层楼高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发射。执行此任务的3名宇航员为:民航机长尼尔·阿姆斯特朗,空军军官小埃德温·巴兹·奥尔德林及空军中校迈克尔·柯林斯。运载火箭的第3级将他们送入距地118英里高的轨道。检查所有仪表系统耗时两个半小时,之后重新点燃了第3级火箭,此时转速达24245英里每小时,足够冲出地球大气层向25万英里外的月球进发。

距地球5万英里时,柯林斯调动“哥伦比亚”指挥舱,直到和脆弱的“鹰”登月舱(亦简称l.m.)相对。等到“哥伦比亚”与“鹰”实现对接,土星号的第三级运载火箭便立即被丢弃。星期四是探月第二天,宇航员们让哥伦比亚号的引擎运转一段时间,以便进入将于星期六经过月球背面69英里内的一条轨道。在肯尼迪角时间的星期五下午,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爬过连接船舱的通道,进入“鹰”舱。那一天临近尾声时,宇航员们进入了月球重力场,此时他们离月球不到44000英里,且飞行舱仍在提速。

星期六下午,飞船运行速度降至每小时3736英里并进入绕月轨道。7月20日星期日早上7点2分,太空航行地面指挥中心(与休斯敦宇航局载人飞船中心有无线电连接)唤醒宇航员们,因为这一天是正式登月着陆的大日子。在“鹰”舱内,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放下登月舱的4个庞大支腿,指挥中心发令:“出坞”。于是登月舱与“哥伦比亚”号正式分离。阿姆斯特朗说:“雄鹰有翅膀了!”下午3点8分,阿姆斯特朗启动飞船引擎,逐渐下落,向月球静海而去。

在距月球表面9.8英里时,飞船进入低轨道,飞翔在月球的环形山和火山坑上空。突然,休斯敦指挥中心的一台电脑发出警告,飞船仪表盘上的警示灯闪烁不停。宇航员们不舍得放弃近在眼前的登月机会,于是遵循一名休斯敦年轻指挥官的指示勇往直前。阿姆斯特朗操作控制器,巴兹·奥尔德林大声读出前进速度和高度等仪器上显示的重要数据。最后降落时遇到些麻烦。阿姆斯特朗发现正要降落在巨大而可怕的西火山坑(位于降落目标以西4英里,由此得名)时,他们距月球表面不到500英尺。如果他打算越过此坑,便会延长飞行时间,燃料将消耗更快;所以必须决定是立刻调头还是冒险降落。就在那性命攸关的时刻,仪表盘上的两盏灯不停地闪烁着“接触月球”!雄鹰成功着陆了!

“休斯敦,静海基地汇报,‘鹰’舱成功着陆。”时值东部夏令时的1969年7月20日,星期日下午4点17分42秒。

仔细检查仪器3小时后,2位宇航员向休斯敦请示能否省去原定的4小时休息时间,开始出舱登陆。“同意!”休斯敦答复。于是他们穿上价值30万美元的太空服并将舱内减压。然后阿姆斯特朗背朝外,沿着一架9阶的梯子慢慢向下走。走到第二阶时,他拉了一根绳子打开了一部电视摄影机的镜头,5亿人便注视着他小心翼翼地走向荒凉的月球表面。

在脚上9.5B的靴子接触到月球表面的那一刻,阿姆斯特朗说:“对于一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步。”时值下午10点56分20秒,阿姆斯特朗拖着脚步笨重前行。“月球表面物质的纹理很细,走过之后鞋底和鞋帮粘着一层木炭粉一般的粉末。脚印很浅,大概只有1/8英寸深,但我仍能在精细的沙状颗粒中看到自己的脚印。”

阿姆斯特朗把一些粉末放进太空服的裤袋里。19分钟后,奥尔德林也出了舱,他忍不住惊叹:“真美,真美,荒芜凄凉,苍茫壮丽。”阿姆斯特朗把一根标桩打入土里,在标桩上架了台电视摄影机。外形似蜘蛛的“鹰”舱在60英尺外,正位于摄影机画面正中,后面是外太空的无尽黑暗。月球上的重力为1/6个G,是地球上重力的16.6%。观众们看着两人像羚羊般跳来跳去,奥尔德林说:“当我在一个方向上要失去平衡时,总能轻易自然地恢复平衡。”他们把一面3×5英尺的美国国旗插在月球上,旗面用金属丝固定在旗杆上。奥尔德林向国旗敬礼。他们还埋下了一个放有67国元首发来的电报的盒子和一块不锈钢钢板,板上刻着:“公元1969年7月,来自行星地球的人类首次登月。我们为全人类和平而来。”

作品简介:

本书从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一直写到1972年的“水门事件”,勾画了整整40年间的美国历史。细致入微的描写了这一时期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作者威廉·曼彻斯特充分运用新闻报导的特写手法,以大量的美国报刊资料和采访材料为依据,创造了一种全景式的还原细节的历史写作手法。

对于建国历史仅二百多年的美国来说,这段历史的特殊意义一定会被永远的铭记。由迷茫徘徊到蓬勃向上,由孤立者到救世主,由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到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国内的繁荣程度领跑世界,战胜国领袖的身份使得国际声望达到顶峰,都使这样一个曾经远离世界政治核心的国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荣光。曾经满足偏安于北美大陆的美国人开始将他的目光投向全球,开始对自己的信仰和制度充满自信,开始梦想着自己将会永远的繁荣下去,并成为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领袖……

变革的时代,似乎总是闪着让人兴奋的光芒。而小细节与大历史的关系,就像从一面镜子反射到另一面镜子。当一个历史学家对细节拥有小说家一般的眼光,精心梳理了复杂无序而又晦涩难懂的史料,叙述优雅、精确、充满智慧,我们就更容易清晰的洞察历史。因为优秀的历史作品不需要虚构,历史本身就是最优秀的作品。

作者:威廉·曼彻斯特

翻译: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翻译组

标签: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历史美国史美国社会学

光荣与梦想》最热门章节:
1大事记2致谢3后记 余音4第五部分 尼克松赢了(1969~1972年) 第三十七章 自尊丧尽5第五部分 尼克松赢了(1969~1972年) 第三十六章 美利坚“分裂”国6第五部分 尼克松赢了(1969~1972年) 第三十五章 牢骚满腹的大人物们7第五部分 尼克松赢了(1969~1972年) 第三十四章 沉默大多数的崛起8第四部分 终尝恶果(1961~1968年) 第三十三章 多事之秋9第四部分 终尝恶果(1961~1968年) 第三十二章 走投无路10第四部分 终尝恶果(1961~1968年) 第三十一章 伟大梦想与梦之幻灭
更多『世界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