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传习录_中卷 第六章 答聂文蔚——人即天地之心

王阳明
国学古籍
总共18章(已完结

传习录 精彩片段:

中卷

第六章 答聂文蔚——人即天地之心

聂文蔚即聂豹(1487—1563年),文蔚是他的字,江西吉安永丰人,号双江。是明代有名的廉吏之一,官至兵部尚书。嘉靖五年(1526年)春,因公赴闽,途经杭州,当时王阳明在绍兴讲学,聂豹不顾别人劝阻,前往就教。著有《困辨录》一书,在“心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归寂”说,表现出不同于王学的思想特色。但他对王阳明却极为崇拜,王阳明在浙江时曾与之相见,王死后,聂豹立位北面再拜,始称门生。

1、圣人之治天下

原典

春间远劳迂途枉顾问证,惓惓此情,何可当也!已期二三同志,更处静地,扳留旬日,少效其鄙见,以求切靡之益;而公期俗绊,势有不能,别去极怏怏,如有所失。忽承笺惠,反复千余言,读之无甚浣慰。中间推许太过,盖亦奖掖之盛心,而规砺真切,思欲纳之于贤圣之域;又托诸崇一以致其勤勤恳恳之怀,此非深交笃爱何以及是!知感知愧,且惧其无以堪之也。虽然,仆亦何敢不自鞭勉,而徒以感愧辞让为乎哉!

其谓“思、孟、周、程无意相遭于千载之下,与其尽信于天下,不若真信于一人。道固自在。学亦自在,天下信之不为多,一人信之不为少者,斯固君子‘不见是而无闷’之心,岂世之谫谫屑屑者知足以及之乎?”乃仆之情,则有大不得已者存乎其间,而非以计人之信与不信也。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世之君子唯务致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而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求天下无治,不可得矣。古之人所以能见善不啻若己出,见恶不啻若己入,视民之饥溺,犹己之饥溺,而一夫不获,若己推而纳诸沟中者,非故为是而以蕲天下之信己也,务致其良知求自慊而已矣。尧、舜、三王之圣,言而民莫不信者,致其良知而言之也;行而民莫不说者,致其良知而行之也。是以其民熙熙皞皞,杀之不怨,利之不庸,施及蛮貊,而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为其良知之同也。呜呼!圣人之治天下,何其简且易哉!

译文

劳烦你春天绕道光临寒舍询问论证,此等真情我何以承担?本来已经约好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选一处安静的地方,住上十来天,探讨一下我的观点,以便在彼此切磋中有所裨益。但是你公务繁忙,身不由己,不得不离开,我心中怅然若失。突然收到你的来信,前后数千言,我读后心中甚感欣慰。信中对我的过奖之处,是对我的一片提携鼓舞之情,其中的真切砥砺,令我感动,是想促进我跨入圣贤的领域。你又委托欧阳德转达对我的诚恳的关怀之情,要不是深交厚爱的人,又怎能如此!我既感动又愧疚,生怕担负不起你的盛意。虽然如此,我怎敢不更加勉励自己,而仅仅以愧不敢当为借口推辞呢!

你所说的“子思、孟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并不期望千年之后仍被人理解,与其让天下人都相信,倒不如让一个人真相信。圣道自然存在,圣学也自然存在,普天之下的人全信奉不算多,只有一个人信奉也不算少”的话,这固然是君子“不被肯定也不烦闷”的心胸,但这岂是世上那些体认浅薄的人所谓的知足常乐所能明白的呢?对我来说,心中有很多迫不得已的苦衷,并非要计较别人到底信还是不信。

人就是天地的心,天地万物与其本系一体。民间疾苦,又有哪一件不是自己的切肤之痛?不知道自身痛苦的人,就是没有是非之心的人。是非之心,不需要思考就能知道,不用学就能分辨,这就是所谓的良知。良知自在人的心中,不论贤愚,从古到今都是相同的。世上的君子,只要专心在致良知上,那么自然能具备共同的是非好恶,待人如己,视国如家,视天地万物与己为一体,以求得天下的大治。古人之所以能见善行等同于自己做的,见恶行等同于自己受的,把百姓的疾苦当做自己的疾苦,有一个人生活没有着落,就像自己把他推到了沟中去似的,他们并不是故意这样做以取信于天下,而是凭着良知做事求得自己的快乐而已。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说的话百姓们没有不相信的,这是因为他们所说的也只是推致了自己的良知;他们的行为百姓没有不心悦诚服的,这是因为他们所做的也只是推致了自己的良知。所以当时的民风光明祥和,百姓获刑而不抱怨,得到好处就当稀松平常,把这些推及蛮夷之地,凡是有血气的人无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因为大家的良知都是一样的。唉!圣人治理天下,是多么简单容易呀!

解读

王阳明在这里先是说了些谦和之言,随后阐述了致良知的重大意义。他认为,尧、舜、三王之所以能治理天下并保证其政治活动的正当性,其实道理非常简单,那就是本着良知而言行。政治家作为掌握政治资源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治理的一方,如果按照良知处理政治事务,必然符合民众的愿望,因为不管是政治人物还是一般民众,在所具有的良知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上下一致,圣凡同心,天下便可得而治也。这个境界,便是阳明梦寐以求的社会大同。

2、良知之学不明

作品简介: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语录、论学书信的简集,为明代阳明学派的启蒙典籍。当明代中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学术凋敝之际,王阳明像一个布道的诗人牡师,高高举起一面知行合一的旗帜,重新设定了人生的出发点和归宿。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先知般窥破芸芸众生心中之“贼”,他要让人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纯真地段,走入健全的感性生活,享受天理的荣耀、完美和永恒。如康德所言“在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王阳明的句句箴言足以让熙熙攘攘的众生驻足聆听。

无论你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学子,还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巨擘,在你人生的旅程中匆匆行走的时候,不妨翻阅这本充满智慧和思辨的书,她会让你得到心灵的澄静和精神的富足。

作者:王阳明

标签:王阳明传习录哲学心学国学古典

传习录》最热门章节:
1下卷 第五章 钱德洪跋——辗转刊行2下卷 第四章 黄省曾录——良知是造化的精灵3下卷 第三章 黄修易录——生之谓性4下卷 第二章 黄直录——阳明四句教5下卷 第一章 陈九川录——戒慎恐惧在心念6中卷 第八章 教约——神而明之7中卷 第七章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贵在引导8中卷 第六章 答聂文蔚——人即天地之心9中卷 第五章 答罗整庵少宰书——正心诚意10中卷 第四章 答欧阳崇一——万物皆备于我心
更多『国学古籍』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