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铃木大拙说禅_禅与日本文化禪と日本文化 禅与剑道

铃木大拙
宗教哲学
总共16章(已完结

铃木大拙说禅 精彩片段:

禅与日本文化禪と日本文化

禅与剑道

(一)

“刀是武士的魂。”因此,当武士成为某种话题的时候,一定要涉及刀。武士欲忠实于自己的义务,需要超越生死,并且永远需要献身的觉悟。这意味着把自己暴露在敌人的白刃之下,也意味着把自己的刀对准自己。刀和每个武士的生命连接得最紧密,它是忠和自我牺牲的象征。日本人用各种方法表现出来的对刀的广泛的尊重,足以证明这一点。

因此,刀应该完成双重的任务:一是要破坏所有和刀主人的意志相悖的东西,二是消灭一切由自我保存的本能而来的冲动。前者和爱国主义、军国主义的精神相关联,后者具有忠和自我牺牲的宗教意识。在前者的场合,刀屡屡意味着单纯的破坏,此时,刀往往是恶魔力量的象征。因此,必须依靠第二个机能,将其抑制、圣化。有良心的持刀者,经常心怀这个真理,因为只有这样,刀才能将其破坏的锋芒指向恶魔,刀才意味着消灭一切和平、正义、进步、人道的障碍,才能把希望这世界得到广泛的精神安宁的人们作为朋友。此时,刀是生的体现而不是死的体现。

禅经常谈到所谓的活人剑和杀人刀,天才的禅师谙熟在什么时候,如何地使用这两者。文殊菩萨右手持剑、左手持经文,这使我们想起预言者穆罕默德。可是,文殊菩萨的圣剑不是为了杀害生命的,而是为了杀灭我们自身的贪欲、嗔恚、愚痴。我们必须把此剑比作指向自身之剑,如此也会使那个作为我们内在世界反映的外在世界从贪欲、嗔恚、愚痴中解放出来,得到自由。不动明王也持剑,他试图消灭一切阻碍佛德流传的敌人。文殊是积极的,不动是消极的。不动明王的愤怒如火烈烈,不烧尽敌人最后的营垒不肯消歇,可是最后,还其本来面貌,他是一个侍者,显身为卢舍那佛☾1☽。卢舍那佛不持剑,他本身就是剑,并把全世界包容在内心寂然不动。下面的“一剑”之问答将此理寓于其中。楠木正成☾2☽在凑川欲迎足利尊氏☾3☽的大军时,来到兵库的一个禅寺,他问和尚:

“生死交谢时如何?”

和尚答道:“两头如截断,一剑倚天寒。”

这个绝对的“一剑”既不是生之剑,也不是死之剑。在这里产生二元的世界,同时,生死及其一切为它持有,这是存在之剑。这就是卢舍那佛自体。如果把握此理,就会知道在歧路上该如何行动。这里的所谓剑,如今表现着宗教的直观力和直接的前进。这直观不同于智力,这里没有自我分割和自我阻塞,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正如切断关节的庄子的庖刀一样。那处处关节的存在就好像为了分离而等待着庖刀一样。庄子常说:“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真实在的“一剑”,即使切断了几多的利己心,作出了牺牲以后,也绝无丝毫磨损。

剑又和神道有联系,可是,不能想象和神道联系在一起的剑达到了佛教那样高度发达的精神境界,因为这里仍然会显露出自然主义的根源。神道之剑不是象征,而是具有神灵之力的物体,在日本的封建时代,武士们就抱有这种观念。当然,对他们的思想内涵下确切的定义是很难的,但至少可以说,他们对剑表现了最高的敬意。武士死的时候,剑被放在床边;生孩子的时候,剑被放在孩子的屋里。也许在他们看来,这是为了防止破坏离世之灵和生来之灵的安全和幸福的恶魔进入其室。这种观念中,残留着万物有灵论的思考方法,“神剑”的观念也可以在这里得到解释。铸剑师铸刀时,要祈求守护神的帮助,这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为了在冶炼场里招待神,铁匠在那里拉上一圈“神绳”,防止恶魔侵入,他自己进行拔褉仪式,穿着礼服,进行工作。在他们锤打铁棍并将其放入火中、水中的时候,铁匠及其助手进入了极度振奋的心理状态。他们坚信他们的工作得到了神助,他们的智力、体力、精力都达到了极限。如此被制作的刀,是真正的艺术品,它一定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精神。恐怕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日本的刀才能摄魂夺魄。他们确实没把刀当作破坏的武器,而是把它看作灵感的对象。关于刀工正宗的作品的传说也是从这里产生的。正宗活跃在镰仓时代后期,他的作品由于质量优异,为刀剑收藏家们一致赞赏。也许仅在刀的快钝这一点上,正宗不及他的一个高徒村正。可是,人们说在正宗那里,有某种从正宗的人格中升发出来的精神震撼心灵。曾经有过这样的传说:一个人想试一试村正刀的快钝,把它放到流水中,对着从上游流下来的枯叶,凝神观看,碰到刀刃上的枯叶都被切成两片,然后又把正宗的刀立入水中,于是从上游流下来的树叶都避开刀刃流走了。这是令人讶异的试验。正宗并不关心切斩之事,这是切斩工具以上的存在,可是村正没有超出切斩之事,在村正那里没有丝毫打动心灵的神圣存在。村正是可怕的,而正宗是富有人情味的。如果说村正是专制的、帝国主义的,那么正宗就是超人。在刀柄上刻名留念是刀工的习惯,而正宗几乎不干这种事情。在能乐中有一出戏叫《小铁匠》,是关于日本人刀之道德的富有宗教意义的暗示。这个谣曲大概是在足利时代创造出来的。

一条天皇(986—1011)命令当时的一个有名的工匠—小铁匠宗近做一把刀,宗近深感光荣,但是没有和他技术不相上下的能工巧匠做助手,他不能完成圣旨,他祈祷他的守护神稻荷神,为他派来能够出色地完成这项工作的助手,然后他严格地依照传统的仪式,设立了祭坛,待一切拔褉的程序都完成后,他献上了如下的祈祷:

“我此后所要遵从的工作并不是为了自己一身的显达,而是诚奉统率治理这整个世界的皇帝的圣旨,我祈祷像恒河之沙那样众多的所有神灵到这里来,卑贱的宗近要竭尽全力制造出与至高无上的庇护者之德相应的宝剑,请助我一臂之力吧!”

他仰天俯地奉献了象征他试图出色完成这项工作的炽烈愿望的纸币,这时,一个声音从某处传来:“祈祷吧,宗近!空汝心、尽汝诚地祈祷吧!打铁的时候来到了,相信神灵们吧!你的工作能够成功。”一个神秘的身影出现在他的面前,帮助他锻刀。最后的完成之时到来了,刀以无上完美的祥瑞之姿出现在炉中。皇帝对这神圣的、功德完满的宝刀极为满意。

由于在制作刀剑的过程中,有某种神德参与,因此收藏它和使用它的人就一定会与某种灵感相呼应。带日本刀的人应该是精神的人,而不是兽性的代表。他们的心必须和那能使钢铁冷森的表面苏生的灵魂相一致。杰出的剑士,孜孜不倦地把这种感情注人弟子的心中。当日本人说“刀是武士之魂”时,必须记住上述内容,也就是说,一定要牢牢记住:刀伴随着忠、自我牺牲、尊敬、恩爱及宗教的感情涵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武士。

作品简介:

铃木大拙是日本禅学大师与思想家,是当今最伟大的佛教哲学权威与禅学权威。本书是铃木大拙在西方引起广泛回响的主要著作。

世界级的禅学权威“铃木大拙”以其对东西方哲学的修养为背景,将禅学融合于西方哲学领域,他从禅的内部来解说禅,避免了生硬搬用西方哲学观点对禅进行臆测,但又超越了旧禅师所运用的打破语言概念的个体直觉方式,吸收了现代的思想方法,使禅的思想性可以在比较广泛的基础上得到交流。由于他对禅学的宣扬,使得西方世界开始对日本佛教产生兴趣,也刺激了日本人对佛教的再度关注。

本书可以了解铃木大拙研究禅学的基本观点与大体面貌,内容集中在禅宗思想意义的阐发,少了一般宗教思想书籍冗长的历史资料与学术性的考验,本书也是铃木大拙研究最具时代特色的作品,深入浅出的笔触下,让本书成为禅学入门最普及的指引方针。

作者:铃木大拙

翻译:张石

标签:铃木大拙铃木大拙说禅日本宗教哲学禅宗灵修文化

铃木大拙说禅》最热门章节:
1译者后记2附录 关于卜传的两个故事3禅与日本文化禪と日本文化 禅与俳句——俳句诗的灵感基础上的禅直觉4禅与日本文化禪と日本文化 禅与茶道5禅与日本文化禪と日本文化 禅与儒教6禅与日本文化禪と日本文化 禅与剑道7禅与日本文化禪と日本文化 禅与武士8禅与日本文化禪と日本文化 禅与美术9禅与日本文化禪と日本文化 禅的准备知识10禅与日本文化禪と日本文化 序
更多『宗教哲学』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