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_第一部分 以匪夷所思的方式彻底颠覆职场中的既定逻辑 第四章 不在这里发现的偏见为什么“我”的点子比“你”的要好?

丹·艾瑞里
社会心理
总共13章(已完结

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 精彩片段:

第一部分 以匪夷所思的方式彻底颠覆职场中的既定逻辑

第四章 不在这里发现的偏见为什么“我”的点子比“你”的要好?

我经常向企业管理人员展示各种研究成果,希望他们能把一部分研究成果应用到产品开发中。我不但希望他们能在工作中应用这些理念,还希望他们能和我分享将这些理念应用到实践中的故事。

在一次座谈中,我向银行管理人员推荐了一些方法,以便让消费者多储蓄,而不是鼓励他们工资一到手就马上花光。我分析了机会成本(“今天买了汽车,将来我需要将钱用在别的地方,该怎么办”),以及我们都会遇到的困难。我提出了一些方法,让银行方面用来具体陈述眼前花费与为明天存钱这两件事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讲解可以帮助客户改善财务决策。

不过很遗憾,银行经理对我说的并不太热心。我想打动他们,忽然记起了马克·吐温的一篇文章——《傻子国外旅行记》。马克·吐温在文章中盛赞德国的火炉,同时感叹美国人居然还在用烧木头的硕大火炉,而且需要专人一天到晚地照料:

地球某一地区的宝贵的创新产品,别的地方很久也学不去,真令人莫名惊诧又感觉不可思议。这种现象并非局限于某个社区,某个国家——宇宙间比比皆是。事实上,人类不单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引进宝贵的创新产品——有时候他们甚至拒不引进。

以德国火炉为例,它像一座巨大的白瓷纪念碑坐落于房间一隅,高高耸立,直顶天花板,庄严,冷漠,使人想到死亡和坟墓,德语地区以外,你还能在哪里找到这种火炉?我敢肯定,在非德语地区根本见不到。但是毫无疑问,它是迄今为止人类发明的最好的火炉,使用最方便,而且最实惠。

按照马克·吐温的说法,美国人瞧不起德国火炉是因为他们自己设计不出更好的火炉。同样,我面对的是一张张漠然的面孔,就像风平浪静的海面。我给银行经理们出了一个好点子——不是含糊的意向,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持的主张。银行经理们背靠座椅不置可否,根本不考虑它的可行性。我不禁怀疑,他们对此缺乏热情是不是因为这个主意是我的,而不是他们想出来的。事实果真如此。我是否应该设法让这些经理认为主意是他们的,或者起码有一部分是他们的?这样是否就能让他们有兴趣尝试一下?

眼前的情景让我想起了不久前联邦快递的一则广告。一群穿着衬衣打着领带的雇员坐在会议室的桌子周围,着装更加正式的老板宣布开会的议题是节约成本。一个表情忧郁的鬈发雇员提议:“我们应该与联邦快递设立一个网上结算账户,这样可以节约10%的运费。”其他雇员鸦雀无声地盯着他们的老板,看他如何表态。老板默默地听着,双手交叉地抱在胸前,一脸沉思状。过了一会儿,他做了个强调的手势,把手像刀一样从空中劈下——接着,把忧郁雇员的原话重复了一遍。屋里顿时响起一片谄媚的附和赞扬声。忧郁雇员争辩说建议是他提出的。“可是你说的时候没有这样。”老板一边回答,一边又做出了刚才那个强调的手势。

在我看来,这则愚蠢的广告表明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人们会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的意见。怎样才能使人们想出一个主意,至少要让他们认为这个主意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从而认可它的价值?这个问题到底有多重要?

人们对自己创意的偏爱现象难逃商界人士的法眼,而且就像其他重要的业务运作一样,这种现象也有一个非正式的术语:“孩子是自己的好”法则。这一法则的中心就是:“如果不是我(我们)发明的,那就没有什么价值。”

任何方案都可以,只要,它是我提出来的!

在了解了人类对亲手制作有形物品的依恋(见本书前一章关于宜家效应的论述)后,我和史蒂芬·斯皮勒(杜克大学博士生)、蕾切尔·巴坎决定对人们依恋自己思想的过程加以考察。我们特别想测试创立独特思想的过程与亲手制作玩具柜是否一致。

我们请《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家约翰·蒂尔尼在他的博客上发了一个链接,邀请读者参加关于思想的研究。链接所显示的页面内容向数千名跟帖的读者提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请他们对某些解决方案进行评估。他们中有的人提出了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有的则对史蒂芬、蕾切尔和我提出的方案做出了评价。

在第一次实验中,我们给一部分参与者依次列出了三个问题,每次提出一个问题,启发他们独立回答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把这一组称作“创作者”条件)。问题如下:

作品简介:

按照理性的观点,我们的一切决策应该符合我们的最大利益,我们应该辨别面临的各种选择并准确计算价值,做出符合我们最大利益的选择。如果我们非常理性地做到各种“应该”,那真的再好不过了。不幸的是,我们做不到。

在《怪诞行为学1·可预测的非理性》中,行为经济学家艾瑞里探讨了人类偏见的负面影响,而本书则重点探讨了非理性积极的另一面。非理性能让我们适应新的环境、信任别人,乐于不断努力,爱自己的孩子。这些美妙、奇异非理性的积极力量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各种目标,更好地生活。

同时,本书还将越过工作环境,深入检验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行为。我们与萍水相逢的人如何相处?我们如何对待我们的亲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情绪?我们如何适应新情况、新环境?

作者:丹·艾瑞里

翻译:赵德亮

标签:丹·艾瑞里怪诞行为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

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最热门章节:
1致谢2第二部分 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挑战生活中的常规 第十一章 非理性的教训为什么一切决策都需要检验?3第二部分 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挑战生活中的常规 第十章 短期情绪的长期效应为什么我们常常感情用事?4第二部分 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挑战生活中的常规 第九章 感情的偏好为什么我们选择帮助某个人,却漠视许多人的痛苦?5第二部分 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挑战生活中的常规 第八章 市场的失灵一个有关在线约会的案例6第二部分 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挑战生活中的常规 第七章 好不好?适应、伴侣和美丽市场7第二部分 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挑战生活中的常规 第六章 适应的法则为什么我们能适应一些事(但不是所有事,也不是一直如此)8第一部分 以匪夷所思的方式彻底颠覆职场中的既定逻辑 第五章 报复的本能为什么我们要寻求公平正义9第一部分 以匪夷所思的方式彻底颠覆职场中的既定逻辑 第四章 不在这里发现的偏见为什么“我”的点子比“你”的要好?10第一部分 以匪夷所思的方式彻底颠覆职场中的既定逻辑 第三章 宜家效应为什么我们会高估自己的劳动成果?
更多『社会心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