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动机与人格(第三版)_附录 马斯洛与马克思

亚伯拉罕·马斯洛
社会心理
总共26章(已完结

动机与人格(第三版) 精彩片段:

附录 马斯洛与马克思

许金声

一、从人本心理学看“以人为本”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可以说,这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和目标有了新的认识后提出的新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战略的提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马斯洛的主要著作《动机与人格》的英文第三版的中译本在这一背景下出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动机与人格》是一本心理学著作,但它的应用范围远远超出了心理学领域,在这里,不妨先谈谈它与“以人为本”的关系。

什么是“以人为本”?如何理解“以人为本”?

马斯洛作为人本心理学的主要奠基者,其理论与“以人为本”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当然并不仅仅是因为“人本心理学”和“以人为本”在字面上很接近,“人本心理学”与“以人为本”实际上具有非常密切的内在关系。

什么是“以人为本”?我认为,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人的幸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在发展战略上,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来安排、组织和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的要求,不按照这种要求去做,就会遭受挫折。要做到“以人为本”,必须研究和借鉴一定的人性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在这方面,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心理学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这是由人本心理学的特点决定的。

人本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弗洛伊德心理学并称心理学的三大思潮或者三种势力。马斯洛人本心理学不能够涵盖全部人本心理学丰富的内容。但马斯洛作为人本心理学的重要奠基者和主要发言人,他的论述可以代表人本心理学的特点。

要理解人本心理学的特点,可以将人本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弗洛伊德心理学进行比较。心理学的三大思潮在研究的样本上有极大的差异。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弗洛伊德心理学不是不研究人,而是在研究上有一定偏颇。行为主义心理学由于强调研究的精确性,使研究忽略了人类的一些重要问题,而在研究样本上过多地偏向了动物,例如大白鼠、猴子等。针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这一问题,马斯洛提出了“以问题为中心”和“以方法为中心”的概念,深入地剖析了人本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分歧,指出行为主义是“方法中心论”,其缺陷是“在总体上减弱了生命力和深远价值,减弱了问题的意义和创造性的意义”。弗洛伊德心理学重视研究潜意识,强调了人类心理的深层结构,但忽略了人类心理的健康和高层次方面,其样本主要局限于心理病人。实际上,这两大心理学都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以人为本。马斯洛人本心理学是在批判心理学的这两大思潮上发展起来的。但是,马斯洛并没有用人本心理学来否定心理学的这两大思潮,而是提出了一个更深更广的人性模型。正如他在《动机与人格》的英文第二版前言中说的:“它实质上是试图在已有的传统心理学派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并未想要摒弃这些学派或者建立另一个与之抗衡的心理学流派。它试图通过深入探索人性的‘高级’层次,来扩展我们对于人格的理解(我最初想给本书起的书名就是《人性的高境界》)。如果我必须把本书的主题浓缩为一句话,那么我就会这样说,在当时的各种心理学派对人性所做的描述之外,人还有一种更高级的本性,这种本性是类本能的(instinctoid),是人的本质的一部分。”

马斯洛人本心理学强调心理学研究要以人为中心,强调心理学研究不仅要研究人的低级本性,而且要研究人的更高的本性,强调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一样具有类本能的性质,人具有获得高峰体验的潜能等。应该说,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心理学是迄今心理学中最强调“以人为本”、对人性理解相对而言最完整的心理学流派。正是由于马斯洛人本心理学的这一重要特点,也由于中国的具体国情,有必要对它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做一些探讨。

二、需要理论——马斯洛人本心理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交叉点

关于什么是“人的本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谈到历史发展时说:“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17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这里说得非常明确:需要就是人的本性。他们从需要的角度来看人的本性,这就决定了需要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人的需要是支配人的行为的内在的动因。迄今为止,心理学对于支配人的行为的内在的动因已经做过很多研究,马克思主义如果要继续发展,应该对这些研究有所概括和总结。要做到“以人为本”,更是有必要借鉴、吸收心理学的需要理论。

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我国理论界,已经有了关于“以人为本”与需要关系的论述。例如,“……从社会属性看,以人为本就是要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尊重人的民主权利,维护人的尊严,关心人的感情需要,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要……”(黄铁苗:《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民日报》,2004-01-08第七版)这篇文章的论述,已经涉及马克思主义与马斯洛人本心理学的关系。

一般来说,心理学被认为是现代意义上的一门科学,是从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世期间,心理学还没有长足的发展。经典作家由于历史时间的局限,他们在创立自己的学说之时,不可能对20世纪,乃至21世纪的现代心理学成就进行概括与总结。但我认为,根据他们的论述,他们不会否定心理学的重要性。正如他们所写的:“决不能避免这种情况: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一切,都要通过人的头脑,甚至吃喝也是由于通过头脑感觉到饥渴而开始,并且同样由于通过头脑感觉到饱足而停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4卷,23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研究人的行为时,尽管更多地是从宏观的角度,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去研究,但他们并没有否认从“人的头脑”的角度(即从心理学角度)去研究人的行为的意义和重要性。从“人的头脑”去研究人的行为,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就是心理学的需要理论。

马斯洛作为一个从整体论的角度对需要理论作过深人研究的心理学家,其著述理应受到重视。马斯洛本身受过严格的实验心理学的训练,但是他的研究超越了实验心理学的限制。关于人的需要的研究,贯穿了整体论思想。例如,关于饥饿,马斯洛写道:“当一个人感到饥饿时,他不仅在肠胃功能方面有所变化,而且在许多方面,或许甚至在他所具有的大部分功能方面都有所变化。他的感知改变了(他会比其他时候更容易发现食物),他的记忆改变了(他会比其他时候更容易回忆起一顿美餐),他的情绪改变了(他比其他时候更紧张、激动),他思想活动的内容改变了(他更倾向于考虑获得食物,而不是解一道代数题)。”人的心理的这些微观的、丰富的变化,正是心理学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研究的成果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应该概括和总结的。所谓需要理论是马斯洛人本心理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交叉点,其主要含义也在这里。

作品简介:

本书是“人本心理学之父”马斯洛最重要的著作。在书中,他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理论,包括人本心理学科学观的理论、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理论、元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高峰体验理论等。需要层次论是马斯洛心理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至今仍在心理学、教育、商业和文化等多个学科领域和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本书包含了马斯洛对人类心理学的重要发问和早期探索,在创建一个积极和全面的有关人性的观点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

作者:亚伯拉罕·马斯洛

翻译:许金声

标签: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心理学人本心理学哲学

动机与人格(第三版)》最热门章节:
1附录 马斯洛与马克思2后记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丰硕成果3走向积极的心理学4第四部分 人类科学的方法论 第十八章 心理学的整体论方法5第四部分 人类科学的方法论 第十七章 陈规化的认知与真正的认知6第四部分 人类科学的方法论 第十六章 方法中心与问题中心7第四部分 人类科学的方法论 第十五章 关于科学的心理学研究8第四部分 人类科学的方法论 第十四章 新心理学的问题9第三部分 自我实现 第十三章 自我实现者的创造性10第三部分 自我实现 第十二章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更多『社会心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