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李鸿章发迹史_第十章 受命查处老熟人 第五十九节 推敲条约

汪衍振
传记回忆
总共110章(已完结

李鸿章发迹史 精彩片段:

第十章 受命查处老熟人

第五十九节 推敲条约

李鸿章回到行馆,将请旨折子发走,这才掏出伊达宗城递上来的条约,交给应保时带过来的翻译,让他逐字逐句地翻译过来,以备阅看。

第二天早饭过后,翻译把译完的条约交到李鸿章的手上。李鸿章接过一看,胸间腾地便生出一团怒火来。

原来,日本人拟就的这个条约,从一开始便提出“照大清国与西人成例,一体订约”,接着又提出“荟萃西约取益各款,而择其优”,并特别着重地要求取得“一体均沾”的特权。

李鸿章气就气在,总理衙门以前与西方各国所订条约,是列强用枪杆子逼着签下的,均是不平等条约。如今日本初请订约,竟然也要求大清国照西人之约办理,这不是妄自尊大吗?

李鸿章把应宝时、陈钦二人传来,气呼呼地把条约一掷,冷笑着说道:“倭寇就是倭寇,一贯不知深浅!你们两个看看,倭寇递给本部堂的是个什么条约!简直是在胡说八道!这几个倭寇,胆子也太大了!他们到了我大清的疆域,还敢大放狗屁,真正可恶!”

应、陈二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急忙拾起条约来看。陈钦把条约看了一遍,说道:“大人所言不虚,倭寇果然是信口雌黄,乱说一气。”

应宝时也愤愤道:“倭寇虽成人形,总不脱草寇的习性!依职道看来,倭寇反复请求与我国订约,却原来是心怀叵测,别有用心。职道大胆地说一句,与倭寇这约不订也罢。倭寇终非善类。”

李鸿章笑道:“朝廷既已允准倭人所求,这约自然还是要订。不过不能他们说什么便是什么,总要有我们自己的主张。你们把这个条约拿回去,逐条驳复,好好计议一下,再另拟一份出来送给本部堂看。”

圣旨如期递到天津,诏授李鸿章为钦差大臣,全权办理日本通商条约事务;应宝时、陈钦二人随同帮办。圣旨最后又特别加上一句:“着该大臣,悉心筹办,务臻妥善。”

李鸿章于是着人知会伊达宗城等人,确定会谈日期,告知会谈场所。伊达宗城面对差官,连连称谢,把腰弯成了九十度。

会谈一开始,伊达宗城不及李鸿章讲话,当先起身朗声道:“我国所拟条约各款,均系我国天皇允准后之条约,万望贵大臣不要改动。如果贵大臣执意要改动条款,便请只斟酌小节,莫动大款。如期不然,本大臣回国便无法向天皇陛下交差。”

李鸿章听完翻译的话,缓缓站起身,冷着脸子道:“本部堂听不懂伊大臣在说什么。本部堂以为,两国既然同意订立通商条约,就该从两国共同之利益发端。贵国天皇既然不准改动条约,本部堂却不明白,他缘何还要把贵大臣派遣到我国来呀?”

伊达宗城起身道:“贵大臣容禀。我国天皇派本大臣等一行前来,就是要表达与贵国订立通商条约的良好意愿。我国很尊重贵国大皇帝,也请贵国能尊重我国天皇。请问贵大臣,我国拟出的通商条约,有什么不好吗?我国完全仿照贵国与英、法等西国订约之例,并没有额外的要求啊!”

作品简介:

从政40年,遭遇创纪录的800多次弹劾,有的是小人告密,有的是上司打压,有的是亲信背叛,有的是政敌陷害,有的是捕风捉影,有的是证据确凿,面对无数或明或暗的对手,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李鸿章总能从容地走到最安全的地方,一直被弹劾,谁也扳不倒;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宝座上一坐25年,呼风唤雨,权倾天下。

李鸿章似乎拥有一种对时局和人心的预判能力,无论对手设下多么阴险而密不透风的陷阱,他总能从容地走到最安全的地方。在复杂险恶的政局中,他总能准确嗅出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人物,并让对方心甘情愿地成为自己的保护人。

本书为您全面揭开大清第一权臣李鸿章,40年稳如泰山的为官之道。读完本书,您将深谙李鸿章“一直被弹劾,谁也扳不倒”的谋略与细节。

作者:汪衍振

标签:汪衍振李鸿章发迹史清朝历史官场曾国藩

李鸿章发迹史》最热门章节:
1第十四章 慈禧说:“签约都让李鸿章去!” 第八十节 守孝期间接到新任务2第十四章 慈禧说:“签约都让李鸿章去!” 第七十九节 李鸿章决意归隐3第十四章 慈禧说:“签约都让李鸿章去!” 第七十八节 被参奏十大罪状4第十四章 慈禧说:“签约都让李鸿章去!” 第七十七节 李鸿章修铁路5第十三章 有人想整死李鸿章 第七十六节 签约遭骂6第十三章 有人想整死李鸿章 第七十五节 不祥之感7第十三章 有人想整死李鸿章 第七十四节 《烟台条约》内幕8第十三章 有人想整死李鸿章 第七十三节 馊主意9第十三章 有人想整死李鸿章 第七十二节 谈判失败10第十三章 有人想整死李鸿章 第七十一节 云南事件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