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写给无神论者_十 体制 (一)书本对决体制

阿兰·德波顿
随笔杂谈
总共22章(已完结

写给无神论者 精彩片段:

十 体制

(一)书本对决体制

1

当怀疑论者和无神论者在18世纪末开始攻击宗教时,他们主要是借助了书籍这一手段。他们在书中质疑,死人怎么可能掀翻墓碑石,并在毫无支持的情况下上升到大气层中呢;一个年轻女子怎么可能以童贞之身怀上天主的孩子呢;靠天使代人祈祷真的就能打胜仗吗;触摸殉道者科尔内留斯☾1☽的胫骨就可以治疗耳痛吗?在辩论结尾时,他们往往会展望未来某一天,届时人类可望以理性取代迷信,此种理性见于世俗的科学、哲学、文学、诗歌作品,他们自己也为之倾倒。

虽然这些质疑者刻薄而又搞笑地批判了宗教,但他们未能充分认识到自己与对手之间的差距,没有看到对手基本上不靠出版书籍来施加影响。换言之,宗教一方动用的是体制,即通过艺术、建筑、学校、制服、标徽、仪式、纪念碑、月历牌,集结了人山人海,让大家步调一致地作用于世界。

在塑造并延续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方面,体制的确能够产生广泛的影响力。与此相比,尽管书籍可以销售几百册乃至几十万册,把思想写到书中看来也算一个足够高尚的抱负,但书本这一媒介的影响范围终究十分有限甚至令人气馁。柏拉图在所著《理想国》中便基于自身经验,颇为动情地表达了对智识者形单影只、势孤力薄的感叹。他说道,除非哲学家成为国王,即所谓哲学王,不然世界就无法走上正轨。换句话说,假如一个人想要改变局面,写书是远远不够的,思想家必须学会掌握体制的力量,惟其如此,个体的思想才有可能取得对世界无孔不入的影响力。

然而,不幸的是,世俗知识分子长期以来天生怀疑体制,这种怀疑植根于自19世纪至今熏染着文化生活的浪漫主义世界观。浪漫主义教导我们嘲笑体制沉闷刻板、趋于腐败、容纳平庸的特性。知识分子的理想据说应该是一种自由精神,游离于任何体系之外,对金钱嗤之以鼻,与俗务一刀两断,在私人生活中以读不懂账单为荣。

如果说人们的内心生活甚至到今天可能还更受圣经预言家的影响,大于受到世俗思想家的影响,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世俗思想家们一贯不愿意创立体制平台,因此无法促使其有关心灵的想法成功地传播到更大的受众范围。一部分人也想关注世俗心灵的需求,但一般而言,他们缺乏可资利用的可观和稳定的条件与能力,于是,不可能通过大众传媒去宣传自己的观点。上蹿下跳的个体户本质上只能经营家庭作坊,只有组织起来的宗教才能凭借体制的威力和老练,真正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诚然,现代社会也不是完全没有体制,事实上,它充斥着规模无敌的商业公司,公司与宗教在组织架构上共同点之多当令人啧啧称奇。不过,商业公司只关心我们外在的物质性需求,只想着向我们销售汽车、鞋子、匹萨、电话。宗教的出色之处在于,一方面它拥有跟那些推销肥皂和土豆泥的现代公司足可媲美的集体力量,另一方面它又过问我们的内心需求,而世俗世界恰恰把这些需求留给了缺乏组织、散兵游勇的个体去处理。

故此,这里的关键点是,基于对宗教体制的研究,我们应当创立能够满足内心需求的世俗实体,它们应该具备商业公司目前为满足人们的外在需求而展示的全部力量和技巧。

2

宗教的体制特征为我们提供了若干基本经验,其中之一就是,体制能够帮助人们正当地汇聚资金、才智、地位,由此而获得的实力和好处确为其他手段所望尘莫及。

浪漫主义赞美单枪匹马的英雄所取得的成就,宗教却清楚,个人如果赤手空拳单打独斗终将一事无成。在一个组织之外,我们也许偶尔地能为自己争得如日中天的一时声望,但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成就建立在一个坚如磐石的基础之上,无法持续不断地复制自己的真知灼见或弥补自身的内在漏洞。要想应对复杂的重大问题,写一部书不可能是个合乎逻辑的长效解决方案。我们应当自问,为何在涉及心灵的问题上,大家继续相信那种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的生产方式,须知,在药品或飞机的制造中,人们早就放弃了此种生产方式。

我们更经常想到除臭剂和上帝,远多于深思具体作家的理念,这反映在三个统计数字的比较中,涉及天主教会、一家消费品公司、世界上一名最盈利作者的年收益。至于其他99.9%的作者,甚至都无法在图中标示。

这里还有一个收入的问题。体制可以让其中的成员避免个体经营者常会遭遇的羞辱和恐惧。体制能把资本集中起来、分配到不同项目中、令其在几十年里日积月累,这就使得体制中的成员能够以丰补歉、渡过难关,并在研究、营销、招募、技术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投资。

作品简介:

尽力去证明上帝是不存在的,不过是许多无神论者的兴趣所在,但是真正的问题不是在于上帝到底存不存在,而是在于一旦假设他不存在,人类将如何自处。

《写给无神论者的宗教》主题在于一个人即使是一个无信仰者,但是他也能发现宗教是有用的、有趣的并且给人带来安慰的。

在这部刺激的完全属于作者首创的并且即将面临着争议的作品中,德波顿认为世俗的人们可以从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道德、艺术和教育等等领域中去学得一些东西。

在这本书中,德尽力去淡化和消弥宗教中教条主义的一面,摄取了宗教中能够安慰怀疑论者当下思想的一面,让人们去感受美丽和睿智的东西。

作者:阿兰·德波顿

翻译:梅俊杰

标签:阿兰·德波顿写给无神论者英国随笔散文宗教哲学

写给无神论者》最热门章节:
1插图来源说明2致谢3十 体制 (三)结论4十 体制 (二)奥古斯特·孔德5十 体制 (一)书本对决体制6九 建筑7八 艺术8七 视角9六 悲悯10五 温情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