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_第十二章 韩非之死 第十七节 一个时代的结束

曹昇
历史小说
总共160章(已完结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 精彩片段:

第十二章 韩非之死

第十七节 一个时代的结束

韩非的慷慨就死,让李斯倍感内疚。他真希望能够为韩非作些什么,那样的话,他也许会感觉稍微好受一些,于是问道,“韩兄可有什么未了的心愿?”

韩非道,“我想再看一眼外面的世界。”

这是一个轻易就可以满足的要求。室外已是夜色苍茫,韩非侧卧在榻,缓缓闭目,贪婪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晚风阵阵,如小鸟依人。韩非脸上泛起一片潮红,道,“快哉此风!韩非所与诸君共者邪?”

李斯声音哽咽,道:“此独公子之风也。为公子而来,逐公子而去。”

今夜,晚风只为一人而呜咽,天地只为一人而低垂。

不知何时,雷声炸响,大雨瓢泼,闪电划破长空,四野亮如白昼。面对天威凌厉如此,众人尽皆失色,韩非却是一脸安详,无动于衷。他已经把一切都想明白了。“阴用其言而显弃其身”,这便是他为自己下的谶语。吕不韦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心。和吕不韦相比,韩非则冷静得近乎冷酷,他坦然接受了加诸他的命运。

韩非望着李斯,紧握着他的手,道,“法术势,我能知,而子能行。子其勉之。”

韩非这番话,既是师兄对师弟的殷殷期望,又是一个政治家给另一个政治家的遗嘱。韩非也知道,秦国终究将统一天下,而作为秦国的二号人物,李斯无疑是他的思想的最可靠的守护者和执行人。他也将借李斯之身,完成他无法实现的梦想。

韩非又道,“我无力救韩,只能以身殉之。鸟飞返故乡,狐死必首丘。我死之后,可送我回韩国安葬。如必欲葬我于秦,也请让我头朝东方,守望故国。倘如此,再无憾也。”

李斯心里酸楚,泣不成声,在旁观者看来,仿佛他比韩非更需要安慰。李斯吓坏了,原来连韩非也会死。那个高贵英俊、凌于苍生之上的韩非,也会有死的一天。这个时候,他不惮于承认,韩非曾是他的偶像,是他曾苦心赶超的目标。偶像即将破灭,他觉出一阵空虚和迷茫。韩非飘逝,带走了残缺的人生,却留下了无尽的想象。无论日后李斯取得怎样的成功,但少了韩非这个最强劲对手的存在,这成功多少都有些成色不足,不管别人怎么看,至少他一定会感到“于无佛处称尊”的寂寞。

见李斯悲痛欲绝,韩非拿出了师兄的大度,劝慰道,“死有何害?何泣之有!”说完,又大叫一声:“子与吾岂一世人哉!”言毕,喷血如箭,气绝身亡,时年四十有八。

李斯抱尸恸哭,他生命中的某一部分仿佛已跟着韩非一起死去。他擦拭掉韩非嘴角的血迹,心中感慨万千。杀死韩非,只需要几分钟而已。可要世间再出现另外一个韩非,却不知道要再等上几百年了。而当他回味着韩非的最后遗言,却又破涕为笑,为之神骨俱轻,飘然物外。“子与吾岂一世人哉!”诘天问地,气壮山河,这是怎样的狂妄,怎样的自信!是啊,凡夫俗子,到人间一游,没目的,没意义,有如飞鸿踏雪泥,偶留指爪而已,然后朝生暮死,与草木同寂。可是韩非,纵然肉体消灭,精神却长存不朽。这样的人,又怎会真的死亡!

李斯心思百转,不知该喜该悲。雨越下越急,而他怀中的韩非,正在慢慢变得冰冷。

作品简介:

历史确切地记载了这件事:公元前254年的一天下午,阳光暖洋洋地照着。30岁的李斯在楚国小城上蔡,当一名仓库管理员。那天下午,他看着厕所里的老鼠,突然感到自己的卑微和生命的无常,一股改变命运的野心从他心底升起,他决定结束这碌碌无为的生活,去开创一番大事业……

33年后,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成为帝国历史上第一任宰相,权倾天下。

李斯是大秦统一中国的幕后策划者,是先秦政治智慧的集大成者,是后世官场文化的开创者,是从最卑微的起点到位极人臣的第一人,是开创小篆的大书法家;他的上司是史上最强悍的独裁者秦始皇,他的死对头是权倾朝野、老谋深算的吕不韦;数十年血雨腥风,半辈子叱咤风云,当李斯在公元前254年那天下午从上蔡出发,他的一生,就注定要成为从政之路上无数后来者的万世楷模。

如何在无权无势时异军突起;如何在险恶环境中默默前行;如何在大权在握时清醒隐忍以保自身安全;李斯的一言一行,直至今日,仍然给我们以启发和准确高效的示范。

作者:曹昇

标签: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李斯曹昇政治秦三公子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最热门章节:
1第十三章 统一之战 第二节 灭赵2第十三章 统一之战 第一节 灭韩3第十二章 韩非之死 第十七节 一个时代的结束4第十二章 韩非之死 第十六节 最后的韩非5第十二章 韩非之死 第十五节 忠义难两全6第十二章 韩非之死 第十四节 宗教大法官7第十二章 韩非之死 第十三节 天地之数8第十二章 韩非之死 第十二节 嬴政的批评9第十二章 韩非之死 第十一节 再访韩非10第十二章 韩非之死 第十节 生机破灭
更多『历史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