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智慧七柱_卷四 远征阿卡巴 第四十一章 火山迷宫

T·E·劳伦斯
传记回忆
总共131章(已完结

智慧七柱 精彩片段:

卷四 远征阿卡巴

第四十一章 火山迷宫

谢拉夫直到第三天早上才回来,不过一回来就惊天动地,因为他的阿拉伯游击队对空鸣了几枪,枪声在山谷中盘桓许久,连群山也加入鸣礼炮的行列似的。我们穿上最干净的衣服去会见他。奥达穿着他在沃季买的华丽新装:灰色的高级呢绒外套,天鹅绒的衣领,黄色马靴,两旁有松紧带。他头上是热得冒气的头发,脸上是像悲剧演员的苦瓜脸,身上竟穿着这些衣物!谢拉夫亲切地接待我们,他此行掳获若干战俘,并炸毁铁轨与埋电报线的涵洞。他提供的一则消息是,我们即将经过的笛拉河谷有雨水贮成的水池,刚下不久,水质甘美。这可使我们在前往菲哲的路上减少五十英里没水的路程,也免于干渴之虞。这是一大利多,因为我们的携水量最多只有约二十加仑,要供五十人饮用,太过冒险了。

第二天我们在下午三点左右离开阿布拉加,并不觉得遗憾,因为这片美景对我们的健康不利,我们在这不通风的河床待了三天,许多人都发高烧了。奥达带我们沿一条支流走了不久,旋即进入雪格平原,这是一片平坦的沙地,散布着一堆堆红色沙岩柱,看起来像冰柱,底部已被风化,摇摇欲坠,随时会塌下来堵住路面。道路就在这些岩柱间左弯右拐,穿过窄得像无法穿越的隘口,不过总是柳暗花明,再转入另一座山谷中。奥达骑着骆驼缓缓前行,双肘往外张,双手晃来荡去,不慌不忙地带我们穿越这座迷宫。

地面没有任何足迹,因为强风像把大刷子划过沙面,拭去所有足迹,使沙面还原成无数微小的浪形。只有干掉的骆驼粪,因为比沙还轻,又像胡桃圆滚滚的,得以浮出沙面。

这些粪粒四处滚动,被强风刮到转角处聚成一堆。奥达或许就是借着这些粪堆,也可能是借着他独到的方向感,才认得路。至于我们,沿路的岩石外形令我们目不暇给,它们粗糙的表面及被风化的刻痕使阳光看起来不那么刺眼,让热得冒气的眼睛舒服了些。

我们在途中发现有五六个骑士由铁路的方向前来。我与奥达上前,心中怀着在沙漠中遇到陌生人时紧张刺激的“是敌抑友”的狐疑,也如临大敌地以有利的角度接近他们,空出抽枪的手,以便随时开枪。不过待他们接近时,我们发现他们是由阿拉伯部队来的。前面那个精神涣散地骑着一峰笨重的骆驼,坐的是英国骆驼部队的曼彻斯特木制庞大鞍座,一头金发,满脸胡碴子,制服破旧不堪,是个英国人。我们猜这个人一定是霍恩比,纽科姆的徒弟,他爆破铁路的能力与纽科姆难分轩轾。我们是初次碰面,在相互寒暄后,他告诉我,纽科姆刚前往沃季,与费萨尔讨论他面临的困难,并设法解决这些难题。

纽科姆由于过度热忱,总是会遇上困难,他的工作量是一般英国人的四倍,是阿拉伯人认为有必要或明智的十倍。霍恩比不太会说阿拉伯语,纽科姆也说得不太灵光,下命令倒还可以,不过在内陆命令派不上用场。他们两个老顽固会待在铁路旁数星期,几乎都没有帮手,经常断粮,直到炸药用光或骆驼被他们累坏了,才会回营地。荒凉的山区使他们亟需骆驼代步,他们也一再将费萨尔最好的骆驼累垮。就这一点而言,纽科姆的恶行比较重大,因为他总是来去如风,再加上他身为勘察人员,忍不住会想登上沿路的各座高山,使他的护卫气得直跳脚,不知该让他自己走(抛下同伴是很难抹灭的耻辱),还是该快马加鞭赶上他,而使他们珍贵又无从替换的骆驼累垮。“纽科姆像一把火,”他们老是这么抱怨,“他会把朋友和敌人都烧掉。”他们敬佩他过人的精力,但也敬而远之,以免成为他下一个受害的朋友。

阿拉伯人告诉我,纽科姆除非头靠在铁轨上,否则不肯睡觉,而霍恩比则是在炸药失灵时,会用他的牙齿咬断铁轨。这些描述是太夸张了,不过那也证明他们想联手摧毁铁路,直至没铁路可摧毁的傻劲。他们使土耳其的四个工兵营忙得焦头烂额,补涵管,铺枕木,焊铁轨。数以吨计的火药源源不断地运到沃季,以满足他们贪得无厌的需求。他们表现杰出,但抢眼得使我们较弱的队伍自惭形秽。所以纽科姆与霍恩比一直单打独斗,缺乏志同道合的后起之辈效尤。

我们在日落时到达沙岩区的北面尽头,骑上另一处高地,比原来高了六十英尺,蓝黑色,有火山口,遍地是人的手掌般大的玄武岩块,整齐地铺在地面,像是细密而坚硬的黑色火山渣地面上铺着一层鹅卵石。这些多石的地面似乎是经年累月的雨造成的,雨水将较轻的尘土冲走,直到石头排列得像地毯般平整,盖满整座平原,使底下的熔岩裂隙间的含盐泥土免于风雨的侵蚀。路越来越好走,奥达在入夜后还借着北极星引路,冒险往前走了一段路。

天色漆黑,是个典型的暗夜,连星光也被地面的黑石吞噬了,直到我们终于停下来时,全队只剩四个人跟上来。我们到达一处平缓的山谷,沙质地面极湿软,长满荆棘丛,可惜不适合供骆驼食用。我们将这种有苦味的树丛连根拔起,堆在一起,奥达将这堆柴点燃。火升起后,一条黑色的长蛇缓缓爬入队伍中,我们一定是在不知不觉中,把它连同那些树丛一起带回来的。火光照亮黑暗的平原,对落后的队伍是个指标,脱队最久的在两小时后才到达,他们高声唱着歌,一则是因为与骆驼走过这阴森森的平原,唱歌可以壮胆,再则也让我们知道他们是朋友。我们希望他们脱队更久一些,因为这堆火实在太温暖了。

深夜有几峰骆驼走失了,我们的队员外出找了许久,所以等烘好面包用过早餐再度上路时,已经快八点了。路上有更多的熔岩区,不过我们早上体力较好,感觉石头似乎少了些,沙层平滑地覆盖在石头上,使这段路走起来像走在网球场上。我们奔驰了六七英里,然后向西转到一座低火山口,穿越将吉济尔与铁路经过的盆地分隔开的分水岭,这是一段平坦、阴暗、多石的路段。此处的水道是浅沙质河床,形成横越蓝黑色平原的黄线。由我们的高度看来,这片平原的地势绵延数英里,各主要地形的颜色层次分明,有如地图一般。

我们不疾不徐地走到中午,然后在不毛的空地上坐到三点。这次午休是因为担心那些无精打采的骆驼原已习惯沿岸平原的沙路,如今踩在被太阳烤得炙热的石头路面会烫伤脚蹄以致跛脚。再度上路时,越来越难行,我们必须不断地避开大片的玄武岩堆,或流过地壳的黄色深水道。过一阵子,红色沙岩柱再度拔地而起,像奇形怪状的烟囱,较坚硬的岩层如刀刃般突出形成岩棚,矗立在碎石堆外。最后放眼望去全是这种已风化的沙岩柱,看起来与昨天差不多,同样堆聚成柱,花纹也类似。对奥达带我们走过这迷宫般石路的功夫,我们又一次叹为观止。

走过这段路,我们再度进入火山地带。到处都是火山口,通常是两三个聚在一起,隆起的玄武岩碎片就由这些火山口往外延伸,像断断续续的石堤,通往不毛的山脊。不过这些火山口看起来年代久远,不像艾斯河谷附近的加拉角般棱角分明又外貌完整,而是已残缺风化,有时几乎腐蚀到接近地面,只有中央部分有个凹口。由火山口往外延伸的玄武岩是一种粗糙的圆形石头,像叙利亚的火成岩。风沙将岩面磨得像柳橙一样光滑,阳光也将它原本的蓝色晒成一片灰。

玄武岩遍布在火山口间,棱角都已磨圆,一颗颗紧密地排在一起,像是镶在粉红带黄的泥床上一般。不断被骆驼踩过的路面,留有明显的足迹,因为骆驼经过处的石头都被推挤到两侧,中央空出来的路面因雨而形成一层薄薄的泥面。较少人经过的路段有数百码,看起来像狭窄的石梯,因为脚一踩下去,会踏入黄土面,没踩到的部分则石头仍留在原处。这段石路之后是一片漆黑的玄武岩火山渣,被阳光烤得坚硬无比,随后到达一座有黑色软沙床的山谷,谷中有更多耸立的沙岩柱从黑色沙床上冒出来,这些沙岩柱经风蚀后,柱底下堆积许多掉落的红色和黄色沙粒。

作品简介:

本书记录了T·E·劳伦斯在沙漠中的战争回忆,被公认为英语文学中最伟大的现代史诗。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劳伦斯毅然放弃考古工作,进入开罗军事情报部,负责中东地区的情报收集及战略建议。当时英军认为,以承诺让阿拉伯人在战后独立为名,使阿拉伯建国主义者与英国站在同一阵线,由内陆起兵反抗统治他们多年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将有助于协约国在中东地区取得压倒性胜利。劳伦斯因缘际会于1916年底成为阿拉伯起义运动领袖之一,费萨尔阵营中的英军联络官。至1918年,劳伦斯巧用机谋,在阿拉伯部落间引燃独立建国的燎原之火,善用阿拉伯部落擅长的游击战术,以及阿拉伯沙漠漫无边际、变化难测的特性,率领三千阿拉伯起义军,神出鬼没,专事破坏土耳其的补给铁路,牵制了五万以上的土耳其正规部队,创下历史上代价最小而获利巨大的战果。

他们由麦加北部出发,经过烈日无水的艰困地带,穿越世人畏惧的内夫得沙漠,以落后的武器、匮乏的火药与粮食,一站站攻下延布、沃季、阿卡巴、马安,于同年10月直抵土耳其统治重镇大马士革,完成争取自由的首要目标。很难想象,这位在沙漠中率领阿拉伯人击退土耳其现代部队的传奇人物当时未满三十岁。

作者:T·E·劳伦斯

翻译:蔡悯生

标签:T·E·劳伦斯智慧七柱自传传记纪实回忆录历史战争阿拉伯

智慧七柱》最热门章节:
1卷八 好事多磨 第九十七章 拨云见日2卷八 好事多磨 第九十六章 空袭3卷八 好事多磨 第九十五章 骆驼大礼4卷八 好事多磨 第九十四章 第七个夏天5卷八 好事多磨 第九十三章 痛失同志6卷八 好事多磨 第九十二章 重责大任7卷七 死海战役 第九十一章 妥协8卷七 死海战役 第九十章 挂冠求去9卷七 死海战役 第八十九章 独自上路10卷七 死海战役 第八十八章 运送金币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