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世界中心的岛·曼哈顿的传奇_第三部分 传承 第十三章 繁荣

萧拉瑟
世界历史
总共22章(已完结

世界中心的岛·曼哈顿的传奇 精彩片段:

第三部分 传承

第十三章 繁荣

那是1653年的寒冬,一个周四的清晨,在局促又低矮的小屋里,铺着代尔夫特瓷砖的壁炉暖烘烘的,七个男人出了门。他们大步走过下曼哈顿的街巷,走进阿姆斯特丹堡的大门。他们聚集在议事厅里,宣誓永远效忠荷兰议会。尔后,他们一个个低下头,虔诚地聆听牧师的祷告:“……主接纳了我们……沐浴着主的恩泽,我们必将完成主交给我们的任务……”☾1☽这一情景透露出的最重要的信息是当时与政教分离的年代还相距甚远。

阿德里安·范·德·邓克还留在荷兰,同那条禁止他回美洲的政治裁决苦苦斗争着。而在刚刚组建的城市新阿姆斯特丹,地方执法官已经处理好了第一件公事,在一份声明上签了字。声明里这样写道:“在此通知各位,每周一9点开始的工作例会照常进行,地点是我们一直称作‘城市酒馆’的地方,但从此以后,改称其为‘市政厅’。会上,我们要听取诉讼当事人提出的不同问题,努力给出最好的解决方案。”☾2☽两周半以后,真正脱离了彼得·施托伊弗桑特政府和西印度公司,他们在海滨一座三层小楼里召开会议,这里长久以来是该镇的活动中心。要是有人不了解这次集会的意义,回荡在庭院里的钟声则向人们宣告了政府的更替。

这次集会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对与会者来说意义非凡。多少年来,曼哈顿岛的居民都坚持一个观点:他们的社区不仅仅是一个军事或贸易基地,他们也不是为远方的奴隶主做苦工的农奴,他们是一个近代共和国的公民,有权受到本国法律的保护。自1653年2月2日起,随着城市宪章的签署,新阿姆斯特丹俨然成为一座城市。地方执法官们充分继承了已往的政治遗产和法律传统。他们新组建的市政府已经成形,领导班子包括两名市长和一个法官小组,他们联合在一起便组成了立法机关——借鉴于阿姆斯特丹,以罗马-荷兰法为基础。☾3☽其中涉及的罗马法的部分还是当年神圣罗马帝国传到荷兰的,其来源可追溯到恺撒大帝和《査士丁尼法典》。2003年2月,纽约市政厅发言人切蛋糕、举杯庆祝该城的宪章颁布350周年,他正是在向过去那些小酒馆里的集会致敬。☾4☽这个城市坚实的政治基础并非得益于当年英国将其占领并改名为纽约的日子,而应该归功于这一时刻。

那么,可能有人又会问了:“那又能怎样呢?”纽约的法律源头是古罗马,这确实让它在美国众多城市中独树一帜,但这除了能给它增添些许神秘感以外,还有什么其他意义吗?除了历史学家这个小群体会对一个城市的政治基础感兴趣之外,世人通常对此漠不关心。就此而言,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施托伊弗桑特一开始就反对采用普选制,自行任命了第一届政府官员,以此来削弱市政府的权力。

重要的是曼哈顿市政府的建立带来了什么。本书开篇就提到,纽约的起源不同于波士顿、哈特福德和其他早期在东海岸建立的城市。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一位郁郁寡欢但品格坚韧的英国探险家哈德逊偶然为荷兰人绘制了这个地区的地图,这才让纽约有了独特的起源。但是它的重要性要在很久以后才能体现出来——并延续下去——前提是要先有一个真正的体制。市政府的建立恰好提供了这种体制,它是众人长久以来的经验的结晶,能够使多种文化和谐共生。由于范·德·邓克的不懈努力,施托伊弗桑特的长官迫使他发布了一份公告,宣布“根据命名此市的阿姆斯特丹市的风俗,在国家大局稳定的情况下,允许不断发展的‘新阿姆斯特丹’尽快建立市政府……”☾5☽以上就是阿德里安·范·德·邓克的功绩。纽约市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随后向四面扩展的,它将影响并塑造美洲大陆和美国人的品格。

头几周里,让新政府应接不暇的两件事构成了移民关注问题——在历史问题和荒谬问题间游移——的两面。第一个忙碌的工作日里,一群本地人吵吵嚷嚷地涌进新装潢的会议室,一个个暴跳如雷。当事人约斯特·高德瑞斯(Joost Goderis)一直饱受精神折磨。他娶了个歪眼老婆的事全镇都知道了,这让他忍不了了。前段时间,他外出去“牡蛎岛”(即埃利斯岛)采牡蛎,回到曼哈顿的时候,碰见他所谓的朋友古里安·德威斯(Gulyam d'Wys)正和一群小混混在海岸上晃荡。德威斯想给他的狐朋狗友找些笑料,便让高德瑞斯“再给他一次机会,让他和其妻子再发生一次性关系”(法庭是这么记录的)。高德瑞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装作听不懂。但是德威斯不依不饶地告诉他,“阿拉德·安东尼(Allard Anthony)早就睡过你老婆了”。跟着德威斯的小混混都哈哈大笑起来,说高德瑞斯被戴了绿帽子,还说他“应该学树林里的牛,在头上戴两个犄角”。☾6☽高德瑞斯忍无可忍,将这件事告到了地方执法官那里。他希望新成立的市政委员会能够将他从精神痛苦中解救出来。

与此同时,在暗无天日的前线,地方执法官们每天都在处理英国和荷兰共和国之间发生的战争带来的副作用。施托伊弗桑特过去反对成立市政府,现在倒乐于借这个机会分出去一些负担,他目前的工作主要是拿着三个月前从荷兰得来的消息做巡回演讲。和任何一场战争一样,报告都充斥着无端的恐惧、谣言和让人无法理解的行为。从一封信里,施托伊弗桑特得知“英国政府最近的举动很奇怪”。据知情人士透露,英国要求“所有的学徒必须重新戴上蓝色帽子”☾7☽,而荷兰的领导人还在考虑要不要这么做。很明显,这让这两个国家的美洲殖民地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西印度公司像过去对西班牙一样,又开始张罗着劫掠商船。☾8☽该公司建议以曼哈顿为基地,用“5~6艘常规但是人员配备齐全的护卫舰”☾9☽进攻英国的殖民地。与此同时,议会担心会遭到突然袭击,于是对外报道说“他们得到消息,新尼德兰面临巨大的危机,马上就会遭到侵略”☾10☽,又命令施托伊弗桑特和地方执法官加强防御工作。

地方执法官们和施托伊弗桑特一起开会讨论,然后开始采取行动。他们做出的第一个决定是“用高高的栅栏和矮防护墙将城市的大部分区域围起来”。为了给这项工程集资,地方执法官请城镇上富有的居民募捐。施托伊弗桑特捐了150荷兰盾,成为捐款数额最高的人。随后,他们便投入了对细节问题的讨论:在该城市北部边界每隔18英寸就插上一根高12英尺的橡树原木,并将其顶部削尖,以构成一个巨大的栅栏。这些原木要钉到地下3英尺的地方,为加强防御,四周再围上高4英尺的矮防护墙。市政府宣称“工人的工钱每周一结,待遇可观”,并派出一名传令员告诉众人,市议会正在为这个工程招标。英国人托马斯·巴克斯特(Thomas Baxter)签署了一份协议,为该工程提供木材,工程预计到7月初能够完工。从长远来看,这个由市政府精心策划的第一个公共工程项目的引人注目之处不在于围墙本身,而在于绕着围墙的那些街道。几乎能百分之百确定的是,地方执法官们就算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到这些高低不平的道路有一天会取代阿姆斯特丹稳固又豪华的交易所,成为全球金融中心。☾11☽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按照民间的说法,在华尔街外围建造围墙不是为了阻挡印第安人,而是为了隔绝英国人。☾12☽

曼哈顿居民担心会遭到新英格兰的攻击,康涅狄格、纽黑文、马萨诸塞和普利茅斯的居民也不断听到谣言,说荷兰人会从北部进攻他们。其中一则谣言甚至说荷兰人雇用了印第安人要屠杀正在教堂做礼拜的新英格兰居民。这个消息传到了伦敦,被一个野心勃勃的印刷商恶意扭曲,做成了爆炸性的新闻。三十多年前,在遥远的东南亚的安汶岛即安波那岛上,荷兰士兵屠杀了十名英格兰商人。这件事并没有被英格兰人彻底遗忘,一年前报道该事件的煽动性小册子的再次印刷又唤起了人们对这件事的记忆。现在,在英国的殖民地,似乎有人与康涅狄格或纽黑文地方政府联合在一起,巧妙地利用安波那岛事件煽动新英格兰人进攻他们南面多民族的荷兰殖民地。新的宣传册在英格兰广为传播,甚至被运到了美洲,它的标题为:《安波那岛的悲剧第二部:荷兰人在美洲新尼德兰地区最血腥、最奸诈、最残忍的计划。英国在新英格兰地区的殖民地遭到了彻底的破坏》。它使得民族仇恨成倍地宣泄出来,英国人谴责“印第安人是血腥的民族”,说他们“是执行这项残忍计划的工具”,同时又赞美一位英国的殖民者,因为“他在一夜之间就消灭了1400名印第安人”。此外,英国人还认为这场阴谋反映了荷兰人与生俱来的邪恶,“安波那岛上的残忍行径从东印度群岛蔓延到西印度群岛,这是在荷兰人骨子里的……”

那本宣传册就是战时虚假情报的典型例子,既能迫使荷兰政府展开调查,否认自己遭到的指控,又能让英国公众舆论的火焰越烧越旺。几个月以前,新英格兰的几位领导登陆新阿姆斯特丹,就此事和施托伊弗桑特会面。施托伊弗桑特向他们保证,荷兰人对英国的殖民地真的没有什么企图。而在曼哈顿,清教徒满眼看到的都是这个港口城市的原始、喧闹和不断发展。看到这些景象,他们深知,他们过去大部分的区域贸易已经成为历史了。如果英国想要算计荷兰的殖民地,并控制内陆和整个海岸的航运中心,那最好要加快行动。贸易战也是一个很好的借口,整个计划天衣无缝,不执行就太可惜了。除了把这些材料写到“安波那计划第二部”☾13☽的宣传册里,新英格兰地区的殖民总督们还亲自写信给克伦威尔,他们预测,如果能够占领哈德逊河河口的小岛,所谓的“西部计划”(通过该计划,英国就能将太平洋沿岸的平原连到一起,使之成为大英帝国的开端)就能够成功执行。克伦威尔刚被封为护国公,有了这个头衔,他就掌握了国王的生杀大权。☾14☽他很欣赏这个宏伟的计划,认为是时候实行了。于是他回信说,他会派出由四艘护卫舰组成的小型舰队和一支军队去波士顿,它们会给“征服曼哈顿人带来极大的帮助”。☾15☽

在这个节骨眼上,阿德里安·范·德·邓克终于回到了曼哈顿。我们找不到他回国的任何记录,这虽然让人失望,但是一点也不奇怪。大家视他为英雄,他代表曼哈顿居民在海牙的各种行为大家也一一效仿。新上任的地方执法官把自己的工作归功于他,还视他为革新党的领袖。但是大家都不敢公然表现出这种情感,因为谁也不想触怒施托伊弗桑特。尤其让人心烦的是,我们只能想象阿德里安·范·德·邓克和施托伊弗桑特碰面的场景,其中肯定包含了各种复杂的情感。上一次他俩在一块儿的时候,施托伊弗桑特以叛国罪为由,监禁了阿德里安·范·德·邓克。从那以后,这个受庇护者在荷兰共和国待了四年。在这四年里,他一直威胁政府免去施托伊弗桑特的职务,并获得了成功,只不过这个决定最后又被撤销了。孤注一掷却满盘皆输的阿德里安·范·德·邓克只好回来,任凭施托伊弗桑特处置。唯一一条记录显示,他回来后不久曾请求施托伊弗桑特让他查阅殖民地的记录,因为他想把有些内容添加进他写的书里。那本书还等着在阿姆斯特丹出版呢。施托伊弗桑特以公司董事的建议为由,拒绝了阿德里安·范·德·邓克。这些董事警告来自“梅斯特·阿德里安·范·德·邓克”的“新的麻烦”,害怕他“会用公司的武器来对付他们”。☾16☽施托伊弗桑特是个极度危险的敌人,阿德里安·范·德·邓克每走一步都不得不十分谨慎。这时候他没有被写进官方记录就说明了这一点。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他已经远离政治。当然,他一回来就忙于处理各种家事,比如重新熟悉自己的房产,帮刚来美洲的亲戚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等。他的母亲搬进了珍珠街的一幢房子里,那里可以越过“东河”看到布鲁克林牧场。☾17☽他的嫂子也需要人帮她管教一下她那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儿子。那个家伙确实让人头疼[他名叫吉斯伯特·范·德·邓克(Gysbert van der Donck),经常和科内利斯·梅林的儿子混在一起。他们加入了黑帮,也就是之前嘲笑约斯特·高德瑞斯被戴绿帽子的那一伙人☾18☽]。但是按阿德里安·范·德·邓克的性格,他确实不会满足于处理这些家庭琐事。

事实上,他似乎重新开始了在海牙中断的事业,只不过现在转为幕后工作罢了。他回来的前几个星期里,又爆发了一场反对施托伊弗桑特的政治起义。随着殖民地不断扩大,邻近曼哈顿的城镇(后来都被并入布鲁克林区和皇后区)也在不断发展。其中有些城镇,比如格雷夫森德(Gravesende,今格雷夫森德)、弗利辛恩(今法拉盛)、米德尔伯格(Middel-burgh,今纽敦)、亨姆斯特德(Heemsteede,今亨普斯特德)、新阿默斯福特(New Amersfoort,今弗雷特兰斯)、布鲁克林(今布鲁克林)、米德渥(Midwout,又称弗拉克博斯,今弗雷特布希)的领导者们开始叫嚣着要获得他们应有的权利。海盗活动也引发了争议。这在殖民地时有发生,是源于当地人的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这些人没办法通过正当的业务获得成功,所以就去做海盗了。最近臭名昭著的恶人是为“围墙工程”提供橡树桩的托马斯·巴克斯特,他在长岛湾一带抢劫,偷马匹。☾19☽偏远城镇的居民聚集到一起发表声明说,如果西印度公司保护不了他们,他们就不会再交税。

作品简介:

当英国在1664年从荷兰人手里夺取新阿姆斯特丹时,关于这个蓬勃发展、存在多国语言的社会的真相就慢慢消失了,并变成了一些关于它的神话——这个岛是用24美元买下来的,其总督是一个装有义肢的卡通角色。

然而,荷兰的殖民地新尼德兰的故事只是接近消失了,并没有被摧毁:12000页 关于它的史料——近期被宣布为国家级遗产——现在被翻译了出来。从这份不可思议的史料中,萧拉瑟创造出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从全球视野着眼,描写一个叫曼哈顿的荒野,是如何转变成我们所理解的早期美国的故事。

作者:萧拉瑟

翻译:陈丽丽吴奕俊

标签:萧拉瑟世界中心的岛曼哈顿的传奇美国历史

世界中心的岛·曼哈顿的传奇》最热门章节:
1索引2参考文献3尾声 书面记录4第三部分 传承 第十五章 传承的特点5第三部分 传承 第十四章 纽约6第三部分 传承 第十三章 繁荣7第二部分 意志的冲突 第十二章 危险分子8第二部分 意志的冲突 第十一章 一个在欧洲的美洲人9第二部分 意志的冲突 第十章 人民的捍卫者10第二部分 意志的冲突 第九章 将军与公主
更多『世界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