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陇东老区红军史_第十一章 “西安事变”后红军主力部队在陇东的抗日救亡活动

曲涛李仲立
中国历史
总共14章(已完结

陇东老区红军史 精彩片段:

第十一章 “西安事变”后红军主力部队在陇东的抗日救亡活动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为了策应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对付亲日派可能对西安发动的进攻,红军三大主力部队由定边、环县地区南下,向陇东正宁及淳化、三原一带集结。红军在南下途中,进驻了东北军撤防的庆阳、合水、正宁、镇原等县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红一军团于1937年初从西安阳近返回陇东正宁、宁县和旬邑一带整训,不久红十五军团也返回陇东,进驻庆阳驿马关一带。4月,援西军从陕西三原出发进至镇原,后因西路军失败即留该整训。红军各主力部队在陇东整训期间,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团结抗日”的口号下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救国会,发展党的组织,同时有步骤地开展减租减息和实行群众合理负担,这样就促进了陇东统战区的形成和发展。

一、红一方面军进驻陇东正宁、宁县及庆阳驿马关地区

国民党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受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发动“西安事变”,要求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亲日派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打着“讨伐叛逆”的旗号,调动大批军队,由东、西两个方向向西安推进,企图扩大内战,并乘机夺占蒋介石的统治地位。“讨伐军”由何应钦任总司令,下属两个集团军。东路集团军近十个师,由刘峙指挥,从东面直逼西安,先头部队五个师已进至华县;西路集团军十个师,由顾祝同指挥,拟由甘肃靖远、宁夏同心、陇东环县向甘肃陇西、天水集中,尔后向东进攻西安。

为了支援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粉碎何应钦“讨伐军”的东西两路进攻,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十五军团,红二方面军第二军团、第六军团,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三十一军,由定边、环县地区南下,经庆阳、长武,彬县、咸阳、兴平,进至兰田、商县以南,协同东北军、十七路军突击敌东路集团军,力求歼其大部或一部;以红二十八军、红三十二军、陕甘宁独立师,在环县附近牵制敌第一军;以红二十九军、红三十军在定边、盐池、吴旗警戒宁夏之敌;以红八十一师(后恢复红二十七军番号)东进延安。

12月26日,红军主力进至庆阳、正宁地区,蒋介石已被释放。敌东路集团军由潼关东撤,红军即在原地休整待命。不料蒋介石被释后,背信弃义,扣押张学良将军,并指使其部队对西安进行军事压迫,以东面十个师、西南和西北十五个师,向西安对进。1937年1月,国民党中央军重新进逼西安。1月3日,毛泽东致电东北军将领,“时局变化,亲日派回师进攻我抗日联军,唯有万众一心,巩固团结,坚决作战,争取最后的胜利99 1月5日,由杨虎城将军领衔,在西安发表了一份态度严峻、措辞强硬的通电,抗议南京政府扣押张学良将军和企图重新挑起内战的阴谋。1月8日,中共中央又发表了《为号召和平停止内战通电》,坚决要求南京政府立即下令停止军事行动。与此同时,东北军、十七路军、红军三方高级领导,在杨虎城的主持下,共同协商并拟定了具体的作战方案。红军主力迅速出击,奉命进至西安之淳化、三原、耀县地区布防,红十五军团进至西安东南商县一带;红二十八军、红三十二军进至崇信、灵台地区,红二十七军(即红八十一师)进驻洛川,准备支援东北军、十七路军作战。同时,黄罗斌率红军陕甘地方部队红一团接替了东北军在延安等地的防务,原陕甘根据地大部恢复。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由保安迁至延安凤凰山麓。从此,延安这座庄严雄伟的古城,就成了指引全国人民革命方向的灯塔。就成了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

由于红军和东北军、十七路军作了对付蒋介石“讨伐军”进攻的准备。加之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与杨虎城将军卓有成效的努力,以及国内外舆论压力,“西安事变”终于和平解决,从而为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1937年2月初,进至三原、泾阳、耀县一线的红一军团返回陇东正宁、宁县及旬邑一带驻防,军团部驻正宁宫河镇,第一师驻正宁罗川,第二师驻宁县早胜镇,第四师驻旬邑县境内。不久,红十五军团也返回陇东苏区,进驻庆阳和西峰之间的驿马关一带,军团部驻驿马关城内,直属骑兵团驻庆阳桐川一带,七十三师驻西峰什社,七十五师驻镇原孟坝镇,七十八师驻西峰义门村,这样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全部返回陇东根据地驻防整训。

当时,西峰镇是国民党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被甘肃地方军阀鲁大昌所盘据,红军未能进驻,但红十五军团的驻防布局实际上对西峰构成了包围态势。

红一方面军主力返回陇东根据地后,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的方针,积极动员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对陇东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一,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扩大红军,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为了宣传中共中央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增进陇东人民对红军基本政策的了解,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活动,红军无论是在南下途经陇东各地还是返回陇东驻防期间,都注意开展群众工作。红军各部队都组成了流动宣传队,深入山区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特别是采取边宣传,边肃清匪患的活动,开展减租减息活动,使群众认识到红军军纪严明,爱护老百姓,是真正的为穷苦人谋利益的,诚心开展抗日救国运动的。觉悟了的群众,纷纷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从中涌出来了不少积极分子。党组织积极吸收他们入党或参加红军,从而壮大了抗日力量。

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邓小平在南下和北返进驻陇东宁县、正宁期间,也曾向群众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启发群众的抗日觉悟。当时红一军团政治部曾在宁县南义井召开了军民大会,邓小平在会上发表了演讲,宣传党的团结抗日的主张。同时为了加强党对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邓小平同志还在南义井听取了新宁县委组织部长王秉祥、统战部长李积成的汇报,对党的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促进了陇东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红十五军团的群众工作也开展得十分出色。军团民运部直接领导,发动群众组织了抗日救国联合会及各界群众救亡团体。还根据广大贫苦农民的要求,揭发清算了恶霸地主杨奎隆,汉奸特务谢福民的罪行,并没收了他们的土地、财产,分配给劳苦人民群众。与此同时,驻孟坝的红十五军团七十五师,也与援西军一起在当地建立了群众抗日团体和基层党政组织。由于创造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因此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红一方面军驻防过的地区抗日运动继续高涨,进而最终成为陇东抗日根据地的组成部分,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品简介:

《陇东老区红军史》是一部记述陇东老区红军创立、发展和壮大历程的学术性著作。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环境中,以刘志丹、谢子长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挽救革命,先后来到了陇东地区,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终于创建了南梁游击队,揭开了西北地区“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此后南梁游击队与陕北游击支队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不久又相继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和红军第二十六军,从此,红色的铁流冲击着国民党反动派在西北的根基。中央红军和南方各苏区的红军长征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后,陇东老区的红军主力部队、地方部队、赤卫军在中央军委的统一指挥下,南征北伐,东征西讨,为陕甘宁苏区的扩大作出了新的贡献。

作者简介:曲涛(1960.6—),男,山西省运城市人,1976年1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82年6月毕业于西北师大政治系,获学士学位,曾任陇东学院政法经管系主任、教授、陇东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现任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主要从事有关陇东老区问题的研究工作。撰写出版《陇东老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走出困境:陇东老区现代农村经济研究》、《陇东老区政权史》、《陇东老区红军史》、《红色足迹:陇东老区重大事件述评》等学术著作,并在国家和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部分学术成果荣获1995年甘肃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998年甘肃省高校社科三等奖,2002年甘肃省第八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李仲立,甘肃省庆阳师专(现为陇东学院)历史系的筹建负责人之一。先后担任历史系主任、教务处长、副校长等职,兼任西北大学硕士生导师和甘肃省史学会副会长等职务。他从教40余年在史学研究和高校管理研究上颇有建树,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陇东老区教育史》、《陇东老区政权史》填补了甘肃史研究的空白,均获省教委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作者:曲涛 李仲立

标签:曲涛李仲立陇东老区红军史红军历史中国历史

陇东老区红军史》最热门章节:
1后记2第十二章 陇东老区红军部队抗战以后沿革述略3第十一章 “西安事变”后红军主力部队在陇东的抗日救亡活动4第十章 山城堡战役——结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战5第九章 红军西征与陇东新苏区的开辟6第八章 陇东红军的各项制度建设7第七章 第三次反“围剿”战争8第六章 第二次反“围剿”战争9第五章 第一次反“围剿”战争10第四章 红二十六军在陇东的恢复和发展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