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_第13章 焦炭大战:“焦炭出手,打击矿石”的幻象

郎咸平
政治经济
总共15章(已完结

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 精彩片段:

第13章 焦炭大战:“焦炭出手,打击矿石”的幻象

焦炭可以制衡矿石价格吗?

中国企业为什么没有定价权?

我们受到的剥削和清朝无甚区别啊!

背景提示

2009年度的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跌宕起伏,一波三折。2010年年初,铁矿石谈判本该进入逐步升温的“预热期”,但业界却一片“风平浪静”。来自业内的消息显示,澳洲三大矿商近来明显减少了与中国的接触,转而将谈判的主要力量放在日本,这可能导致中国定价、议价话语权的又一次旁落。目前世界上所有的钢铁厂都必须使用的两种原料是铁矿石和焦炭。长期以来,焦炭都被看做是中国钢铁业的“杀手锏”,是制衡铁矿石谈判的有力筹码。焦炭出手,打击矿石,成为当下业界和媒体的关切与诉求。

一、焦炭制衡矿石:一个最天真的想象

过去的一年,由于中国更多地关注“铁公机”的建设,所以钢铁的需求量特别大,而铁矿石的价格又如此之高,导致整个中国国内的钢企在获取铁矿石这个问题上“集体无力”啊。谈判又谈得不好,没有话语权,所以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大家似乎很快就找到了一种新的路径,叫“焦炭出手,打击矿石”。我认为媒体和业界似乎有一种焦炭的幻觉,因为中国是焦炭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所以希望通过控制焦炭的出口,来影响全球的钢铁产量,进而影响钢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然后从铁矿石的供需关系上制衡这些矿业巨头,间接地增强我方铁矿石谈判的话语权。实际上,这是媒体和业界的一个美好想象,我们真是一个可爱的民族。不过很遗憾地告诉各位读者,虽然我们一直说中国是焦炭大国,但是现在从杀手锏转变成了一个被狙击的对象了,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所谓的杀手锏只是我们的良好感觉,我们从来没机会使用。因为从1996年到2006年间,中国的焦炭出口增长了14倍,但都是低价出口,并没有换回任何的好处。我们曾经想过,如果铁矿石不够意思给我们这么高的价格的活,我就还给你一个更高的焦炭价格来作为报复。不好意思,我们从来无法拉抬焦炭价格,因为我们没有焦炭的定价权。

我和各位读者作个比喻,你要用武器你得会用啊,你要开枪你得会开啊,不是拿着枪就能赢的。我再举个例子,你不要说焦炭了,稀土是不是中国特有的资源?结果呢,最贱价出口。为什么?没有定价权。所以今天我想讲一句话,全世界最可怕的是什么?就是定价权之战。我们铁矿石谈判为什么这么惨?因为没有定价权。换成焦炭呢?我发现我们的定价权也在慢慢地流失。我想给各位看一个图。图13-1的柱状体就是我们2007年到2009年的这段时间的焦炭出口量,而线条是出口价格。读者会发现我国焦炭出口量到2008年已经开始大幅下滑,2009年我们下滑的幅度大概超过95%,而我们进口增加了1200%。这个节点是在2008年的八九月份。

你看好不好笑,当2009年我们增加进口的时候,你发现价格上升了。当我们以前一直出口的时候,价格很低。

我们再换下面一幅图,再看看原油的价格和焦炭的出口价格的比较。图13-2中左上的线条就是原油的价格,右下的线条就是焦炭的出口价格。我什么废话都不多说了,清各位读者自己看一下就明白了,原来焦炭价格是由原油的价格决定的。原油价格上升之后,焦炭价格跟着上升。当原油价格达到最高点的时候,焦炭价格还没有达到最高点,过了一段时间才达到最高点。也就是说,原油先行,焦炭滞后。因此,原油跌,焦炭也跟着跌;原油涨,焦炭也跟着涨。也就是说,这些外资,或者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已经通过原油价格完全操纵了焦炭价格。所以我们不但丧失了铁矿石的定价权,现在连我们自己感觉良好的武器——焦炭的定价权也拱手让人了。美国只要操纵原油价格,就可以控制我们的焦炭价格。

所以焦炭出手打击矿石完全就是幻觉。以前我们说中国是焦炭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但是图13-1已经很清楚地说明,现在中国焦炭的出口已经锐减了,而且开始变成进口国了,中国现在可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焦炭进口国,所以焦炭就应该涨价了。有一个研究机构预测,在中国需求增长的推动下,澳大利亚焦炭的价格2010年有望从目前的每吨175美元上涨至每吨200美元,有一个15%左右的增幅。

铁矿石我们还有谈判的对象,虽然人家不理我们,但是起码还有个谈判的机制,虽然谈也没什么结果。但是你看,焦炭现在更惨,连个谈判的机制都没有,我们谈都没得谈,直接把我们焦炭的价格控制住。我再请读者想一想,玉米有谈判的机制吗?也没有啊。你会发现,玉米价格和石油价格也是挂钩的,因为玉米可以做酒精,酒精是生物燃料。美国现在搞的生物燃料,它跟石油之间有替代关系,比如石油价格涨了,他们就多用酒精;石油价格跌了,他们就少用酒精。因此酒精跟石油之间又形成一种互补关系。所以美国通过控制石油价格就可以控制玉米价格。大豆有谈判的机制吗?也没有啊。你千万不要以为只有焦炭是没有谈判机制的,其实我们除了铁矿石有谈判机制,而且我们还不会谈之外,其他产品基本上都没有谈判机制。那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是我们教科书里面讲的供需关系吗?根本不是,基本上就是华尔街控制的,通过各种方法来操纵。那么站在华尔街背后的是谁呢?那不就是美国政府吗?所以,就是说如果有谈判机制的话,起码还有谈的可能。没有谈判机制,就是《孔子》里说的那样,“给个话吧”。这就是可怕的地方。

基本上一直以来,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受制于人。一方面它们会指责我们低价倾销,另一方面还会指责我们限制销售,简直是欺人太甚。什么叫低价倾销呢?这么多年以来,中国的焦化企业非常多,山西那一带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企业,因为互相竞争,就用低价向欧盟出口焦炭。到1999年的时候,欧盟就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到了2004年3月份的时候,暂停反倾销调查;到2005年的时候,反倾销措施终止了,这是第一个阶段。到了第二个阶段,2006年烽烟再起,当时国际原材料价格开始疯狂地上涨,欧盟又要求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2008年作出裁决,实施反倾销税。

作品简介:

本书目的在于以案例形式进一步解剖新帝国主义的操作手法和技巧,浓缩成了本书的十余场我们没有经历过的战争。

美国将会如何乘中国之危挑起战争呢?我们的“危”有三,第一、资产泡沫化,第二、经济停滞化,第三、通货膨胀化。而美国无疑将利用三大战争,汇率大战、贸易大战、成本大战,恶化我们的三大危机。

首先说的是美国新近发动的汇率大战。到底美国对中国的汇率大战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那就是挑起资产泡沫!不妨看看泰国、越南、香港和日本历史上遭遇的泡沫大战模式。

汇率大战除了打击我们的出口,实则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真实目的是要我们重蹈日本模式之覆辙,逼迫我们开放金融市场。美国在泡沫大战中对日轰炸的三部曲,如今在中国只差半步就完成了部署。

至于美国拿丰田开刀的贸易大战,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就是要解决美国的失业人口问题,完全无异于一场美国版《潜伏》。

我们天天叫嚷着“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可是,所谓的气候变暖,其实就是欧美的一个惊天大阴谋、一场气候大战。而我们却荒谬的落进了新能源的“大跃进”陷阱,严重的产能过剩、大量的环境污染将遗祸我们的子孙万代,而欧美则得到了绿色环保。

用炮舰换通商?太愚蠢了!现代东印度公司有着两只秃鹰,那就是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高盛、必和必拓和孟山都,它们对中国的侵略绝不亚于大清末期的炮火硝烟,只是它们的手法翻新罢了。

最后谈的是美国的文化侵略,拿《孔子》和《阿凡达》做个比较,就可以了解为什么美国可以成功输出文化价值观。以《阿凡达》为代表的美国文化侵略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作者:郎咸平

标签:郎咸平经济学金融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最热门章节:
1第14章 文化大战:当孔子遭遇阿凡达2第13章 焦炭大战:“焦炭出手,打击矿石”的幻象3第12章 转基因大战:来势汹汹的产业资本孟山都4第11章 产业资本大战:世界很小,必和必拓很大5第10章 金融资本大战:一个华尔街的幽灵——高盛6第09章 新能源汽车大战:我们真的领先世界吗7第08章 新能源大战:我们的新能源经济为谁绽放8第07章 低碳美元大战:美国绑架全球经济的碳计划9第06章 气候大战:一个惊天大谎言10第05章 丰田大战:美国版《潜伏》
更多『政治经济』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