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沉疴遍地_第6章 未来的形状 铁路:案例分析

托尼·朱特
社会心理
总共30章(已完结

沉疴遍地 精彩片段:

第6章 未来的形状

铁路:案例分析

(火)车站……可以这么说,不是周围城市的一部分,但是,就像它们的招牌上印着的城市名称一样,带着这座城市个性的本质。

——马赛尔·普鲁斯特

想象一个经典的火车站:比如说,伦敦的滑铁卢火车站,或者巴黎的德欧莱雅村火车站,孟买的戏剧化的维多利亚总站,或柏林的宏伟的中央火车站。在这些现代生活的大教堂里,私营部门有它的地位:报摊或咖啡吧没有理由一定要由政府来经营。任何记得英国铁路咖啡馆里塑料包着的干巴巴的三明治的人,都会痛快承认,这个领域里的竞争应当得到鼓励。

但你不能靠竞争来开火车。铁路,像农业或邮政一样,都既是经济活动,又是关键的公共利益。此外,你不能像超级市场货架上摆放两种黄油那样,通过把两列火车放在铁轨上、等着看它们谁运行得更好而使铁路系统更有效率。乘客们不会根据外观、舒适程度和价格,选择登上两列同时出发的火车中的哪一列。他们登上开来的火车。铁路是自然的垄断。

这并不是说铁路不能被私有化。在很多地方,铁路都被私有化了。但是,结果往往不好。我们想象一下,政府批准西夫韦公司(Safeway)得到从波士顿到普罗维登斯,或从伦敦到布里斯托尔之间地区的五年的超级市场销售垄断权。政府还要保证西夫韦的经营不亏损。最后,西夫韦得到大量书面批示:销售什么,销售的价格范围,营业的时间和日期。

显然,没有哪个有自尊的连锁超级市场会接受这个提议,也没有哪个理智的政治家会提出这个提议。但是,事实上,这正是90年代中期以来私营公司在英国运行火车的条款:它综合了垄断的市场控制、国家干预和道德风险的最坏因素。当然,超级市场这个类比很荒唐,因为杂货店之间的竞争在经济上很有道理。但是,铁路公司在一套现存的铁轨中的竞争是完全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垄断应当掌握在公共部门手中。

传统上用来证明私人企业优于公共服务的关于效率的论据,在公共交通这个特例上不适用。公共交通的矛盾之处,简单说就是它运行得越好,就越可能更没有“效率”。因而,为能够负担得起的人提供快速公共汽车服务、避开只有少数几个退休人员上车的偏僻乡村的私营公司,可以为其业主赚取更多的钱。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有效率的。但是,某个机构——国家或地方市政——还是要为那些退休人员提供不能盈利的、“没有效率的”地方服务。

没有这样一种服务,当然可能会有短期的经济上的好处。但是,对广大社区的长远损害会抵消这些好处,这些损害很难量化,但毫无疑问是确实存在的:英国公共汽车服务私有化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可以预见的是,除了有过剩需求的伦敦,“竞争性”公共汽车的后果是服务减少;摊派到公共部门的成本增加;价格急剧上升到市场能够承受的最高点,以及快速公共汽车的诱人利润。

火车像汽车一样,首先是一项社会服务。如果只是在伦敦到爱丁堡之间、巴黎到马赛之间、波士顿到华盛顿之间提供忙碌的快车,那么,差不多所有人都能够经营盈利的铁路线。但是,那些通往人们只是偶尔才坐火车的地方的铁路线呢?没有哪个个人会筹集到足够的钱,来支付极少情况下使用的服务所需的经济成本。只有集体——国家、政府、地方政府——才能做到这一点。在某种类型的经济学家眼中,这其中所需的补贴永远会显得没有效率:拆了铁轨,让每个人开自己的车不是更便宜吗?

1996年,英国铁路私有化之前最后一年,英国铁路在欧洲铁路系统中公共补贴最低。那一年,法国在为其铁路计划人均21英镑的投资额;意大利为33英镑;英国只有9英镑。此外,在那几年间,英国财政部要求从它在英国东海岸主线的电气化投资中获得10%的利润回报——这个利率比要求高速公路的回报率要高得多。这些对比,很精确地反映在了各国不同的铁路系统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上。

这些对比也解释了为什么英国的铁路系统只有以极大的亏损才能私有化,因为其基础设施如此薄弱:如果没有高价保证,没有什么收购者愿意承担这个风险。英国财政部在国有的铁路系统上,或者是美国政府在国有的美国国铁上的吝啬投资,(正确地)说明了国家所有制本身并不能保证一个管理完善的交通系统。反过来,虽然有些传统上私有的铁路系统资金充足、提供(事实上,被要求提供)一流的公共服务——我想到瑞士的地方铁路——大部分却不能够做到这一点。

一方是美国和英国,另一方是欧洲大陆大部分国家,它们之间的投资对比,表明了我的观点。法国人和意大利人长期以来一直将他们的铁路当作社会提供的服务。将火车开进偏僻地区,不管成本投入如何无效率,却能够维持地方社区。它通过提供公路交通之外的选择而减少环境破坏。即使是为最小的社区而建的火车站及其设施,都是一个社会的共有向往的象征和标志。

我在上文建议,为偏远地区提供铁路服务有社会意义,尽管它在经济上“低效率”。但是,当然这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什么造成了提供公共服务时的效率和低效率?成本显然是一个因素,我们不能简单地靠印刷纸币来支付我们所要的公共服务。即使是最和平的社会民主主义者也必须接受做出选择的需要。但是,在不同的互相冲突的优先权之间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成本不光是一种,还有机会成本——我们决策错误时失去的东西。

作品简介:

“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中有某种根本性的谬误。”在《沉疴遍地》中,我们时代最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托尼·朱特揭示了我们如何陷入面前这个危险而混乱的境地的。朱特巧妙地将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凝聚成了富有洞见、通向解脱的思考。

2008年的经济崩溃已经证明,界定战后欧美生活 的社会契约——对安全、稳定和公正的保障——不再坚如磐石;事实上,它已经不再是公共话语的组成部分。朱特摒弃了极右派虚无主义的个人主义和已经原形毕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表达我们共同需求的语言。要找到出路,我们必须着眼于最近的历史和行动中的社会民主主义:公平的价值应当高于纯粹的效率。

这本书奇迹般地简短、智慧、清晰、充满激情,对过去和现在都有深入的洞见,以睿智犀利的语言指引我们正视社会弊病,重新思索自身的责任。任何对这个世界心存希望的人都能从中找到理性的光芒。

作者:托尼·朱特

翻译:杜先菊

标签:托尼·朱特沉疴遍地美国社会学政治历史

沉疴遍地》最热门章节:
1托尼·朱特著作目录2人名中英对照3鸣谢4结论 社会民主主义中的生机与糟粕5第6章 未来的形状 恐惧的政治6第6章 未来的形状 铁路:案例分析7第6章 未来的形状 思考国家8第6章 未来的形状 全球化9第5章 怎么办? 我们想要什么?10第5章 怎么办? 一种新的道德语言?
更多『社会心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