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魅力史·激发欲望与视觉征服的艺术_第三部分 魅力的进化 7、明日世界

弗吉尼娅·波斯特莱尔
社会心理
总共9章(已完结

魅力史·激发欲望与视觉征服的艺术 精彩片段:

第三部分 魅力的进化

7、明日世界

当人们都认为魅力是现代的产物时,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却成为人们忽略的一大因素。他们不会想象到女人们穿着蓬蓬裙在玻马舍百货购买蕾丝商品,或者吉布森女孩穿着紧身罩衫打高尔夫。他们所想的是电影、摩天大厦、红唇、远洋客轮、飞机和闪耀的晚礼服:机器时代的现代化和旧好莱坞的魅力。他们设想的是20世纪30年代。“最永恒,最现代化的10年。”时装设计师诺玛·卡玛丽在她2012年秋季新品发布会上说道。她本来想说“最具魅力”的,但是从她精心点缀的领口来看,这样的说法似乎并不合适。

卡玛丽的灵感源于20世纪30年代末,尤其是1939年时的经典电影和那次卓有远见的世博会。她并没有提到1939年的另一面——那看似无尽的大萧条进入了第十个年头,同样也是希特勒入侵波兰的一年。那是一个经济面临极大困难的时期,是政治极端主义侵入人们生活的日子,还有那一触即发的世界大战,显然并不是一个寻找魅力的好时期。

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否认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如今当我们想起20世纪30年代时,都无可否认这是“魅力”产生的主要时期。电影在这个时期将时尚和形象引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视觉上的简写:高对比度的外表和流线型的美国艺术化修饰,缎面礼服和荧幕女神的大幅画像,纽约天际线的遥远镜头,夜夜笙歌的夜总会和复式公寓,无精打采的吸烟者。多亏了那些从曼哈顿流离到好莱坞的作家进行了想象丰富的再创作,20世纪30年代的纽约逐渐取代了巴黎成为万人着迷的魅力之都。

但电影也不是那个时代唯一的魅力源泉或者魅力对象。1933年和1939年的世界博览会就通过“进步的世纪”和“明日世界”两大主题形成了一种充满魅惑的愿景,充分抓住了公众的想象力。杂志刊登了第一位人造美女,其他杂志也紧随其后。朱利叶斯·舒尔曼开始了他的现代建筑摄影生涯。太阳镜开始成为一种流行配饰。漫画艺术家和作家创造了第一个超级英雄。《巴克·罗杰斯》的故事开始在电台播出。《财富》刊登的照片和插图将工厂和其产品都变成了充满魅力的静物。金门大桥开通。还有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流水别墅落成。工业设计师用流线型的外壳来包装电器,让收音机和吸尘器一时间成为人们生活中最热门的工具。“流线造型的浪漫主义技术,”建筑和设计历史学家迈克尔·约翰逊写道,“这些都让那个年代变得魅力四射。”

虽然20世纪30年代标志着魅力的顶峰,但这缤纷的现代魅力始于20世纪20年代并一直延伸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此期间,随着商业化都市的兴起和进步,魅力也得到了放大和多元化发展。新主题涌现,新的欲望也开始出现,旧的欲望也有了新的方式。在这个特殊时期出现魅力史上如此令人难以忘怀的一段记忆,让我们认识到了魅力产生的条件以及魅力发挥的作用。

最常见的关于魅力在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解释是对现实的逃离。在最坏的年代里,人们总是希望可以让自己的思想逃离一堆要面对的问题。时尚策展人德尼塔·塞维尔指出,服装设计和服装广告都带着历史主义风格指向过去,或者带着理想主义指向未来。在她看来,这些信号表达的意义是“无论哪里都好,只要不是现在,不是这里就好”。很多电影都是泡沫幻想,而那些百老汇的演出也充满了这种意味。文化历史学家莫里斯·迪克斯坦指出,在这两种类型的剧场中,“很多大萧条时期的观众宁愿选择用20世纪20年代的记忆来麻痹自己娱乐自己,因为那种渴望‘简单生活’的愿望已经成为上一个10年的幻想”。

正如这句话所暗示的,魅力的繁盛正是在大萧条前。繁荣的20年代同样有着魅力的梦想,这也表明30年代,魅力随着一种现有趋势在向着好的一面去进化,而不是伴随着这段艰难岁月而没落下去。因此,也不能仅仅用“逃离主义”这一点来解释为什么在人类历史上那么多艰难岁月里,仅20世纪30年代可以成为魅力的代表。坏的时代并不一定会产生逃离主义。举一个小的反例,在应对1971年经济衰退时期,服装零售商削减了其在和《时尚芭莎》上的广告投放,导致了传说中时尚集团的总编戴安娜·弗里兰的离职,在时尚界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现实”的方式,“典型”环境中的“自然”模型。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不景气所产生的并非现实逃离主义,而转向了写实主义和实用主义。

最重要的是,“大萧条逃离主义”的解释其实忽视了魅力的本质。所有的魅力都带有逃离主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逃离主义都具有魅力。魅力所提供的逃离,是一种特殊的类型。魅力是种“看到的并不在眼前”的东西,不是简单地忘记眼前有什么。虽然魅力着实提供了即时的愉悦,但是它不会麻痹或分散你的欲望。恰与此相反,它通过给人们一个魅力对象从而加剧人们的渴望。魅力会暗示并培养人们的希望,这种希望小到个人愿望,大到集体乌托邦式的梦想。它不仅需要人们对自己的当下不满,也需要人们有想象力,想象一种不同的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中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境遇等。魅力的盛行并不是源于绝望,而是野心和不断滋长的期望。

在回答社会学家的调查时,一位22岁的英国店员解释了大萧条时期魅力作用于受众想象力的方式。这项1945年做出的调查中,这位年轻的女士解释了为什么像《嗨,高卓》(1935年)和《佐罗的面具》(1940年)这样的电影会引发她对旅行的向往,也会勾起她学习西班牙语的欲望。她的朋友提醒她这只是电影而已,而她却说,那些电影“让我对现在自己单调的郊区生活非常不满,并且导致自己进入了一段不快而抑郁的时期。但是我很高兴,因为它们给了我野心、理想和一些让我想要更加努力工作的理由,这些东西让我不会觉得无聊”。魅力提供了一种从“无聊的日常”中逃离的方式,而不是从失望或欲望中逃离。这就让不安分的想象力变得更加躁动。

因此,如果大萧条无法解释我们为何会将20世纪30年代认为是魅力的黄金时代,那么什么才是原因呢?为什么不是有着百货商场、剧院、珠光宝气的妓女和波西米亚风格咖啡馆的黄金时代呢?

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受众的规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魅力成为一种真正的大众现象,而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城市持续增长,人们不用再移居到大都市就能感受到魅力的存在。大众媒体为小城镇带来了原来只有大都市才有的景象。

其中有些景象来自邮件或者当地的报摊。自19世纪末期起,大范围发行的杂志也开始出现,而那时,更好的纸张、高速印刷,还有低廉的邮费都让出版商有了降价的空间(一旦一期内容就绪,多印一些副本的开销就会很低)。

改变世界的杂志让魅力形象开始蔓延,例如查尔斯·达纳·吉布森就成了理想化的年轻女性形象。但是杂志的魅力真正爆发是在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消费品的不断增长——汽车和家电,化妆品和包装商品等,当然,还有推动这些商品销售的广告。很多广告本身就充满了魅力,例如我们在第2章里提到的旁氏冷霜和力士洗衣皂就请来了公主代言,还有无数宣扬速度、力量、自由以及优质生活的汽车广告。最重要的是,消费产品广告为新杂志中的编辑内容提供了魅力图片和想法,从旅行故事、时尚传播到美容建议,当然还有电影明星的照片。在20世纪30年代,一位伦敦搬运工人的女儿在最近的一次口述历史中回忆道:“杂志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广告、长文章、短篇故事、插图和照片,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深化了逃离和转变的承诺。

作品简介:

营造魅力,就是唤醒消费者的三种关键情感——对当下的逃离,对改变的渴望,对神秘未知世界的向往。 1.探寻魅力的本源:尽管魅力所呈现的形式不同,它所揭露的始终是我们最真实的情感。魅力挖掘了现存的不满情绪,展示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缺乏的事物。比如:

名人的魅力源自对倾慕、崇拜和成为重要人士的渴望;

时尚的魅力唤醒了我们对于改变生活状态、改变自我的欲望;

奢华的魅力不仅来自物质享受的诱惑,也来自我们渴望优雅地融入这个阶层的愿景。

2.解析魅力的构成元素

魅力有三个重要要素:对当下的逃离,对改变的承诺以及神秘感。

对逃离和转型的向往是魅力的情感核心,让我们将自我投射到某种设定或身份认同中,以此来感知我们那些没有阐明的愿望。

神秘是魅力的感知品质。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没有神秘感,就没有魅力的存在。

3.还原魅力的进化历程

本书不仅梳理了魅力史上的大事件(从希腊英雄形象阿喀琉斯到苏格兰精灵,从17世纪后期的江户到18世纪的伦敦和巴黎,再到19世纪的纽约和芝加哥),还对具体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美国总统奥巴马到电影里的超级英雄,从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的橱窗到风情无限的上海外滩),从而展现出魅力在不同情境中的意义。

4.启发魅力的商业运用

在商业运用上,弗吉尼娅•波斯特莱尔指出魅力能够引发社会性嫉妒情绪,以此来促进商品销售。诉诸魅力的魔法,让商品成为“通往希望与理想的桥梁”,正如你着迷于无印良品的本子或宜家的家具,这种有形的、商业性的“桥梁”本身就充满了魅力。

作者:弗吉尼娅·波斯特莱尔

翻译:高洁

标签:弗吉尼娅·波斯特莱尔魅力史美学艺术社会学文化研究

魅力史·激发欲望与视觉征服的艺术》最热门章节:
1致谢2第三部分 魅力的进化 8、魅力的运用3第三部分 魅力的进化 7、明日世界4第三部分 魅力的进化 6、从缪斯之火到上千盏华灯的闪耀5第二部分 魅力的构成元素 5、留下想象的空间6第二部分 魅力的构成元素 4、隐藏艺术的艺术7第二部分 魅力的构成元素 3、翱翔、改变和逃离的梦想8第一部分 魅力之本源 2、难以言喻的渴望9第一部分 魅力之本源 1、魅力的魔力
更多『社会心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