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访问:十五个有想法的书人_哈金:既然回不去,就只能往前走下去

梁文道
社会心理
总共17章(已完结

访问:十五个有想法的书人 精彩片段:

哈金:既然回不去,就只能往前走下去

离开中国二十多年的哈金终于首次回到国门,带着新作《自由生活》(AFree Life)应邀参加2008年的香港书展。许多内地记者对他充满兴趣,排着队去访问,他们都说:真想不到这么一个大作家,竟然完全没有架子,和蔼可爱,说话实在。

但我始终记得当年读他的成名作《等待》(Waiting)时的感觉,那才真叫意外。为甚么一个半路出家的中国人竟能写出这么简约准确的英文呢?为甚么一个当代作家竟然会有契诃夫式的俄式写实风格?假如你把他当成中国作家,你准能在他每部小说的第一句话就读出他的殊异;那实在不是一般中国小说的开头。它不等待,不铺写,不让你缓缓地悠长地进入作品;从第一句话开始,它就动起来了,直接把核心和场面带到眼前。例如《等待》:「Every summer Lin Kong returned to GooseVillage to divorce his wife, Shuyu.」。于是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甚么要这样写?

梁文道(梁)/哈金(哈)

哈:这大概是受了西方文化的渲染,从技巧上来说,应该是受了托尔斯泰的影响。托尔斯泰认为一篇长篇小说应该在开首第一页就要释放一束光线,这种光能牵动小说的前半部份。至于最后一页也必须有一束光线,那道光能牵动小说的下半部份。然后让两束光线相遇。因此最主要的东西都要让它出现在第一页,产生那种创作的冲动。也就是说,第一句话就该接近故事的中心。契诃夫成名以后,很多年轻的作家都把自己的作品寄给他看,而他经常给他们的忠告是--把你们的故事一分为二,扔掉第一半,从第二半再开始。契诃夫当时没多作解释,但以我个人的理解是,那第二半就是故事的中心。我教书也一直是这么教的,我的学生也都同意;就像契诃夫,从中心开始。

梁︰我觉得很惊讶,为甚么一个中国人能够用英语写出契诃夫传统的作品。你的写作兴趣是早在中国就已酝酿成形,还是去了美国才开始的呢 ?

哈:是到了美国之后才开始的,但这不光是我一个人的经验。像在日本,现在最好的作家也统统受过西方的影响;他们工工整整的学了几十年以后,就自己成了大家。

梁︰可是美国有一个很特别的东西,是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很少见的,那就是你现在在波士顿大学任教的这种writing program(写作班)。很多人都认为写作是不能教的;但是你上过写作班,也在教写作班,所以你必然肯定写作是能教的。

哈:在美国,至少四分之一的作家是从不同的写作班里出来的。当年我们那班十二个人,当中四、五个后来都成了很出色,很好的作家。也就是说,它可以生产作家;可是如果你不是那个料子,它并不能把你培养成作家,因为只有好的料子,才能培养出好的作家。如果你是那个料子,是有能力的,它可以把你学习的过程变得短一些。而且,更重要的是,同学之间在毕业以后还在交流,这个很重要,他们有的过了几十年还在交流,形成了一个community,创造出一个个作家的群落。我们学校一班每年十个人,大约有三百人提交申请表,平均每三十人当中选一个,这个人肯定多多少少是有能力的吧。毕业以后,大家会自己去做好几年,慢慢发表作品,开始愈做愈大,看看谁最后能够坚持。因为写作不是短跑,所谓才华只是能跑而已;但写作是要跑得远,跑得久,需要有耐力。

梁︰就像跑马拉松一样吧。

哈︰对,这种人往往在写作班时不是最突出的,但却能够在毕业以后,继续做下去、一直有进步。

梁︰韩寒跟陈丹青最近在一个电视节目中批评巴金和茅盾等人的文笔不好,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把它提升到民族尊严的高度,认为他们数典忘祖。我觉得很奇怪,这本来只是一个平常不过的文学意见发表,为甚么会闹到这个程度呢?中国当代文坛很常见的一个情况是,许多文学意见会很容易会变成一个政治的东西。而美国作家在写作班上课时就要提交作品,大家彼此评论讨论。到后来找经理人,然后还得与出版社的编辑交涉;在作品面世之前,早已经过一层又一层的评论和修改。所以在美国,大家对于评论的态度是否比较轻松?可能大家在上课的时候都已经习惯了吧。

哈:对!他们不怕坏的评论,最怕就是没有人去评论。不是太好的评论也不要紧,最重要是能够受到别人的关注。中国作家则特别注重正面的评论,虽然美国作家也不是不注重,尤其是当书刚出来的时候;可是除此之外,他们并不特别理会。作家很多时并不对批评家特别尊重,因为他们认为不少批评家都是应声虫。

梁:你的写作兴趣是从美国开始,你的训练也是在美国完成的。你觉不觉得这使你跟其他中国作家不同的原因呢?其实很多华文世界的作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定位你。理论上我们应该把你看成当代英语作家,但同时大家也似注意到你的华人身份。所以在讨论你的作品时,就彷佛有两套坐标︰有时候把你放在当代英语小说作家的行列里,有时候却把你看成当代华人作家。如果把你看成当代华人作家,大家就会发现你的东西跟别人不一样。不只是因为你用英语写作,也是由于你的整个写法、思路都跟你在美国这一路走下来的背景有关的。

哈︰也跟你所描述的另一个状况有关︰我们这些作家,特别是第一代的移民,拥有两种文化、两种语言,往往很容易发现自己身处这两者之间,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衡量。但是不应该有太多忧虑,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写到最好,应该要寻找这个世界中心最高的程度。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只要写出好的作品,它就是一块容纳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田地。

作品简介:

本书著名畅销书作家梁文道的最新力作。梁文道说,这15个人,皆是他感兴趣的人,他们都有非常精彩独到的想法,能做出非同一般的事业,能开他眼界,让他想到一些他不会去想的事。这15位人物,如一代文章大家董桥,在英美文坛大放异彩的华人作家哈金,在网络上砍出一片历史天空的十年砍柴,以及近年在时评写作上处于风口浪尖的长平,最近风靡大陆的旅行作家舒国治,港台文化传媒界的大手笔詹宏志,思维特出的文化专家赵广超,等等,在梁文道精心的导引下,缕缕细述自己的社会际遇与文化情怀,种种精彩见解和个人感受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可以说《访问》正是一道难得的智识、文化与思想的大餐。

作者:梁文道

标签:访问十五个有想法的书人梁文道

访问:十五个有想法的书人》最热门章节:
1贾樟柯:记忆里的集体2长平:正义3梁家权:小吃总是旧时好4黎智英:黎智英的另一个脑袋5陈云:解毒中文 替天行道6舒国治:清贫的意义 7哈金:既然回不去,就只能往前走下去8十年砍柴:在网络上砍出一片历史天空9吴俊雄:报答流行文化的奶水10邹颂华@Lonely Planet:鬼马角色扮演
更多『社会心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