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彗星年代·1918,世界重启时_第三章 革命

丹尼尔·舍恩普夫卢格
世界历史
总共12章(已完结

彗星年代·1918,世界重启时 精彩片段:

第三章 革命

取代一个真实的、土生土长的民族,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动荡不定地黠附于流动人群中的游牧民族,即寄生的城市居民,他们没有传统,绝对务实,没有宗教,机智灵活,不结果实,极度蔑视乡下人,尤其看不起最高级的乡下人——乡绅。这是走向无机、走向终局所跨出的巨大一步。☾1☽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1918年

昔日的伊甸园已逝

这是你,我,每个人要面对的事实。

我们必须勉强自己

再一次把铁锹拿起

再一次挖开草皮

再一次翻松土地。

再一次播种,开辟新畦田

再一次把杂草割去。

唯有我们的汗水全部流淌,

才能浇灌出一个新的天堂。

——拉塔托斯克,《未来》载于《痴儿》周刊,1918年11月24日☾2☽

1918年11月10日是个星期天,当晚,数百枚信号弹在空中轰然绽放,闪光和红绿白色的星体照亮了威廉港的夜空。港口的军营也火炮齐响,伴随着城里震耳欲聋的警笛声。水兵理夏德·施通普夫(Richard Stumpf)正在忙手头的活,他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寻求掩蔽,这不是空袭警报,就是英军舰队来袭的警讯,否则还会是什么?随后谣言四起,有人说烟火昭示着各国共产党联合组成了第三国际,世界革命由此开启。直到很晚才证明这是子虚乌有的事。这座北海码头城市人心惶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最后解开老百姓和水兵们疑惑的是一份街头传单。施通普夫拿到了一张,他读了上面的内容后愈发惊骇:这是停战协定的条款。显然,它的内容在签署之前就已泄露给媒体。他怒气冲冲地喊道:“这就是那该死的战友情谊的回报!”然后,他带着满腔复杂的情绪,找了一个僻静的角落待着。

作品简介:

★ 22个自由意志撞上时代宿命,捕捉世界重启时的希望与幻灭

★ 从希望到绝望的彗星年代:世界从未如此充满希望,人类也从未这般迷茫

★ 《纽约时报》《泰晤士报》齐荐,荣获英国《金融时报》2018年年度好书(评论员精选)

★ 纪念一战结束百年回首之作:100年过去了,世界变得更好了吗?

1918年11月11日,法国元帅费迪南·福煦和德意志代表马蒂亚斯·埃茨贝格尔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这一天,德国士兵鲁道夫·赫斯从前线赶回战败的祖国,美国军官哈里·杜鲁门正懒洋洋地享受着蓝莓蛋糕和胜利,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日记中抱怨安静的生活被庆祝所打破。

所有人都背负不同的过去,面临相同的现实,迎向未知的未来:福煦在和平时期被人遗忘;埃茨贝格尔回国后遭遇刺杀;赫斯成为奥斯维辛集中营指挥官;杜鲁门退伍参政,以总统身份参与另一场世界大战;伍尔夫再也难寻内心的安静,直到投河自尽……

全书包括了超过20位历史人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这些人物在1918年至1923年的不同遭遇和走向:胡志明、甘地、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阿拉伯的劳伦斯”原型)、乔治·格罗兹(德国讽刺画家)、阿诺德·勋伯格(著名作曲家)等等。通过整理书信、日记和相关报道,以人物私人视角来重新还原他们当时眼中的世界。借以蒙太的叙事手法,作者不仅向我们讲述了这些人在影响世界走向之前的故事,并且将他们的命运串联起来,表现了1918年至1923年这个特殊的历史转折时期。

1918这一年就如同彗星般炽焰燃烧又稍纵即逝,整个世界被撕裂成两半,人类处于激情和消沉、狂喜和毁灭之间。千万种可能性在前方招手,所有人将要为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开始奋斗,或挣扎。

丹尼尔·舍恩普夫卢格以一种吸引读者跟随其后的写法,让人进入那难以置信的一年:1918年。通过绝佳的品味、对细节的敏锐和对庞大结构的掌握能力,他重新开启了那个时代,并让他的读者们在书中重新发现自己和20世纪。——菲利普·布罗姆,知名历史学家

在不同的时光中,喧嚣的时间(狠狠地)盖下了它的印迹。舍恩普夫卢格引领读者经历了自己的命运,如此急切,历历在目,如同它刚刚发生一般。——西比勒·列维查洛芙,毕希纳得奖作家

从每天送到英国《金融时报》办公室的麻袋中挑出一本书,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在最近抵达的众多优秀作品中,我特别喜欢丹尼尔·舍恩普夫卢格的《彗星年代》。通过对一战直接后果的研究,舍恩普夫卢格给原本熟悉的故事提供了新鲜又多样的视角,提醒我们在大屠杀和混乱中曾诞生过一段乐观且充满希望的短暂时光。——弗雷德里克·斯图德曼,英国《金融时报》文学编辑

作者:丹尼尔·舍恩普夫卢格

翻译:简心怡

标签:丹尼尔·舍恩普夫卢格彗星年代德国历史世界史一战

彗星年代·1918,世界重启时》最热门章节:
1参考文献2致谢3后记4结语 彗星之尾5第六章 复归结束6第五章 虚假的和平7第四章 梦乡8第三章 革命9第二章 天涯共此时10第一章 新的开始
更多『世界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