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未竟的往昔:法国知识分子(1944-1956)_进一步阅读建议

托尼·朱特
世界历史
总共18章(已完结

未竟的往昔:法国知识分子(1944-1956) 精彩片段:

进一步阅读建议

在下文中,我列出了一些有关本书所讨论的那个时期的法国知识分子的更为重要的或有用的学术著作。围绕这一主题有大量的文献,不仅由于其内在的价值,还因为知识分子对其自身以及他人的吸引力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我并没有试图对二手资料进行一个全面的整理,也没有过多地讨论我所使用的一手文献,这两者本身就需要一整本书的篇幅。相反,我将自己限定在与本研究直接相关的法文与英文的材料。那些想要就有关主题进一步加深阅读的读者,可以参考本书的注解以及帕斯卡尔·奥里与让-弗朗索瓦·西里内利的《法国知识分子,自德雷福斯事件至今》[Pascal Ory and Jean-François Sirinelli, Les Intellectuels en France, de Ɩ'affaire Dreyfus à nos jours(Paris, 1986)]的“文献说明”。有关本书并未涉及的1956年至今的左派知识分子的详尽的研究成果目录,参见托尼·朱特《马克思主义和法国左派》[Tony Judt, Marxism and the French Left(New York, 1986)]以及苏尼尔·基尔纳尼《法国左派知识分子的衰落,1945—1985》[Sunil Khilnani, The Decline of the Intellectual Left in France, 1945—1985(Cambridge, Mass., forthcoming)]的参考文献。

知识分子与政治

有关我们的时代知识分子公共角色以及由文人和艺术家参与社会和政治运动所引起的道德困境问题的综述,参见菲利普·里夫所编的《论知识分子》[Philip Rieff, ed., On Intellectuals(New York, 1969)],尤其是内特尔的文章,《观念、知识分子和异议的结构》(J. P. Nettl, “Ideas, Intellectuals, and Structures of Dissent”);布鲁斯·梅兹利什,《革命苦行者》[Bruce Mazlish, The Revolutionary Ascetic(New York, 1976)];刘易斯·科塞,《观念的人:一种社会学的视角》[Lewis Coser, Men of Ideas: A Sociologist's View(New York, 1965)];以及爱德华·希尔斯,《知识分子与权力》[Edward Shils, The Intellectuals and the Powers and Other Essays(Chicago, 1972)]。有关知识分子的观点与行为的不无裨益的研究,参见保罗·霍兰德,《政治朝圣者:西欧知识分子的苏联、中国、古巴之行,1928—1978》[Paul Hollander, Political Pilgrims: Travels of Western Intellectuals to the Soviet Union, China, and Cuba, 1928——1978(Oxford, 1981)];詹姆斯·威尔金森,《欧洲的知识分子抵抗运动》[James Wilkinson, The Intellectual Resistance in Europe(Cambridge, Mass., 1981)];戴维·考特,《共产党的同路人:启蒙附言》[David Caute, The Fellow Travellers: A Postscript to the Enlightenment(New York, 1973)];斯坦利·温特劳布,《最后的大业:知识分子与西班牙内战》[Stanley Weintraub, The Last Great Cause: The Intellectuals and the Spanish Civil War(London, 1968)];以及阿利斯泰尔·汉密尔顿,《法西斯主义的诱惑:知识分子与法西斯主义研究,1919—1945》[Alistair Hamilton, The Appeal of Fascism: A Study of Intellectuals and Fascism, 1919—1945(New York, 1971)]。对于一大批经历过“一战”的欧洲知识分子的广泛讨论,参见罗伯特·沃尔,《1914年的一代》[Robert Wohl, The Generation of 1914(Cambridge, Mass., 1979)]。

法国知识分子(总论)

除了上述奥里与西里内利的概要式的以及相当引人入胜的研究以外,还可参见斯图尔特·休斯,《意识与社会:欧洲社会思想的重新定位,1890—1930》[H. Stuart Hughes,Consciousness and Society: The Re-orientation of European Social Thought, 1890——1930(New York, 1958)],与《阻塞的道路:绝望泪水中的法国社会思想,1930—1960》[The Obstructed Path: French Social Thought in the Tears of Desperation, 1930——1960(New York, 1968)]。遗憾的是,两部中的后一部作品,尽管是法国研究的专著,却不如上一部出色。有关战后法国知识分子与政治,目前最好的综合性研究,是阿丽亚娜·舍贝尔·达波洛尼亚的《法国知识分子政治史,1944—1954》[Ariane Chebel dʼAppollonia, Histoire politique des intellectuels en France, 1944——1954, 2 vols.(Brussels, 1991)]。与文学相关的研究,参见约翰·洛,《法国的作家与公众:从中世纪到当代》[John Lough, Writer and Public in France: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the Present Day(Oxford, 1978)]。一种生动但却总体上可靠的关于巴黎知识分子世界的阐述,可参见赫伯特·洛特曼,《左岸》[Herbert Lottman, The Left Bank(London, 1982)]。对法国现代知识分子共同体早年岁月的更加学院派的分析,参见克里斯托弗·夏尔,《“知识分子”的诞生:1880—1900》[Christophe Charle, Naissance des“intellectuels”: 1880——1900(Paris, 1990)];以及安托万·孔帕尼翁,《文人的第三共和国》[Antoine Compagnon, La Troisième République des lettres(Paris, 1985)];并且,保罗·贝纳通的更为细致的研究也值得关注,《词的历史:“文化”和“文明”》[Paul Beneton, Histoire des mots: “Culture”et“civilisation”(Paris, 1975)]。有关精英培育机构与孵化他们的知识分子共同体之间的紧密关系,参见罗伯特·J·史密斯,《巴黎高师与第三共和国》[Robert J. Smith, The 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and the Third Republic(Albany, 1982)];以及让-弗朗索瓦·西里内利,《一代知识分子:两次大战间高师的文科预备班学生与师范生》[JeanFrançoi s Si rine l li, Gén éra tion in te l le c tue l le: K hâ g neu x e t no r ma lien s dan s Ɩ'entre-deux-guerres(Paris, 1988)],尽管后者困扰于对这一称呼的组织理念的过度热衷。

近期有关现代法国的知识分子状况问题的讨论中,下述文献值得关注:弗朗索瓦·布里科,《操弄意识形态:论知识分子与民主热情》[Fran.ois Bourricaud, Le Bricolage idéologique: Essai sur les intellectuels et les passions démocratiques(Paris, 1980)];让·贝尔基尔,《知识分子与权力》[Jean Belkhir, Les Intellectuels et le pouvoir(Paris, 1982)];让-保罗·阿隆,《现代人》[Jean-Paul Aron, Les Modernes(Paris, 1984)];路易·加诺维尔,《朝向历史的知识分子》[Louis Janover, Les Intellectuels face à l'histoire(Paris, 1980)];埃尔维·哈蒙与帕特里克·罗特曼,《知识分子权力:高级知识分子考察》[Hervé Hamon and Patrick Rotman, Les Intellocrates: Expédition en haute intelligentsia(Paris, 1981)];皮埃尔·布迪厄,《学院人》[Pierre Bourdieu, Homo Academicus(Cambridge, 1988;orig. Paris, 1984)];以及雷吉斯·德布雷,《教师、文人、名人:现代法国知识分子》[Régis Debray, Teachers, Writers, Celebrities: The Intellectuals of Modern France(London, 1981;orig. Paris, 1979)]。《争鸣》杂志在第50期(1988年5—6月)的时候,发表了一份题为“我们的历史:法国知识分子史史料,1953—1987”的详尽的战后法国知识分子和文化史的年表。需要特别提到的是两个更早一些的不同性质的研究:路易·博丹,《知识分子》[Louis Bodin, Les Intellectuels(Paris, 1964)],这是研究知识分子在法国社会中的地位的职业历史学家的首批严肃研究成果之一;乔治·李希特海姆,《现代法国的马克思主义》[George Lichtheim, Marxism in Modern France(New York, 1966)],在很短的篇幅内涵盖了令人惊讶的广度,并且在初版的30年之后,它仍然是有关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研究。

30年代

让 -路易·卢贝·德尔·培尔研究并界定了30年代的“不服从的”知识分子,《30年代的不服从主义者》[Jean-Louis Loubet del Bayle, Les Non-conformistes des années 30(Paris, 1969)]。另请参阅泽夫·施特恩赫尔的野心勃勃但又带有倾向性的综述,《非左非右:法国的法西斯意识形态》[Zeev Sternhell, Neither Right nor Left: Fascist Ideology in France(Berkeley, 1986)]。关于案例研究基础上的,对于那些年的知识分子的政治承诺的阐释,参见戴维·沙尔克,《政治介入的光谱》[David Schalk, The Spectrum of Political Engagement(Princeton, 1979)];324有关那个年代的哲学氛围,参见迈克尔·罗斯,《认知与历史:20世纪法兰西人对黑格尔的擅用》[Michael Roth, Knowing and History: Appropriations of Hegel in Twentieth-century France(Ithaca, N.Y., 1988)],本书也涉及了对战后思想的讨论。有关乔治·巴塔耶及其圈子,参见让 -米歇尔·贝尼耶,《不可能的政治:介于反抗与介入之间的知识分子》[ Jean-Michel Besnier, La Politique de l'impossible: L'Intellectuel entre révolte et engagement(Paris, 1972)];以及丹尼斯·奥利耶,《社会学学院》[ Denis Hollier, The College of Sociology(1979;reprint Minneapolis, 1988)]。有关大背景的研究,另请参阅莫里斯·纳多,《超现实主义史》[Maurice Nadeau, Histoire du surréalisme(Paris, 1970)]。有关人民阵线时期官方或者非官方的左派小团体,参见杰拉尔迪·勒鲁瓦与安娜·罗什,《作家与人民阵线》[Géraldi Leroy and Anne Roche, Les écrivains et le Front populaire(Paris, 1986)];以及D·波诺 -拉莫特与J-L·里斯帕尔所编的,《30年代的知识分子》[D. Bonnaud-Lamotte and J-L Rispail, eds., Intellectuel(s)des années trente(Paris, 1990)]。有关共产党人,参见让 -皮埃尔·贝尔纳,《法国共产党与文学问题,1921—1939》[Jean-Pierre Bernard, Le Parti Communiste fran.ais et la question littéraire, 1921—1939(Grenoble, 1972)]。

抵抗与合作

有关战败之后法国及法国知识分子的情绪的最好阐释,参见如下所列的回忆录与自传。有关现代的评论,最好的文献是马克·布洛赫的《奇怪的战败》[Marc Bloch, Strange Defeat(London, 1949)],不管在这一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其价值都是无可估量的。关于道德革新者组成的依泉圈子,参见皮埃尔·比通,《依泉的人们》[Pierre Bitoun, Les Hommes d'Uriage(Paris, 1988)],以及安托万·德莱斯特,《依泉:风暴中的共同体与学校,1940—1945》[Antoine Delestre, Uriage: Une Communauté et une école dans la tourmente, 1940—1945(Nancy, 1989)],还有下述所引用的赫尔曼和维诺克的著作。有关知识分子抵抗运动,参见上述已引的詹姆斯·威尔金森的综合性研究(“知识分子与政治”条目下);罗德里克·凯德沃德,《维希法国的抵抗运动》[Roderick Kedward, Resistance in Vichy France(Oxford, 1978)];凯德沃德与罗杰·奥斯汀所编的,《维希法国与抵抗运动》[Kedward and Roger Austin, eds., Vichy France and the Resistance(London, 1985)];以及雅克·德布 -布里代尔,《知识分子抵抗运动》[Jacques Deb.-Bridel, La Résistance intellectuelle(Paris, 1970)],鉴于作者的戴高乐主义的先入之见,以及对大众反贝当主义的过分乐观的解释,读者必须带着一种审慎的态度对其进行阅读。亨利·米歇尔的早年著作,《抵抗运动思潮》[ Henri Michel, Les Courants de pensée de la Résistance(Paris, 1962)],仍然是具有启发性和值得信赖的。

关于知识分子的通敌,参见帕斯卡尔·奥里,《通敌者》[Pascal Ory, Les Collaborateurs(Paris, 1977)];克洛德·列维,《“新时代”与“通敌意识形态”》[Claude Lévy, “Les Nouveaux Temps”et Ɩ'idéologie de la collaboration(Paris, 1974)];以及格哈德·贺希菲尔德与帕特里克·马什,《法国的通敌:纳粹占领时期的政治与文化,1940—1944》[Gerhard Hirschfeld and Patrick Marsh, Collaboration in France: Politics and Culture during the Nazi Occupation, 1940—1944(Oxford, 1989)]。尽管近期有关维希时期不乏众多有趣的研究,但对德占时期法国的知识分子生活这一主题仍然没有特别出色的通论型成果。但仍可参阅克里斯蒂安·富尔,《维希的文化事业》[Christian Faure, Le Projet culturel de Vichy(Lyon, 1989)];杰拉尔·卢瓦索,《战败与通敌的文学作品》[Gérard Loiseaux, La Littérature de la défaite et de la collaboration(Paris, 1984)];以及让 -米歇尔·吉罗所做的有趣的案例研究,《维希与德占时期的马赛的知识分子与艺术家的生活,1940—1944》[Jean-Michel Guiraud, La Vie intellectuelle et artistique à Marseille à .‘époque de Vichy et sous .’occupation,1940—1944(Marseille, 1987)]。有关法西斯知识分子,参见让-玛丽·迪乌多纳,《我无处不在,1930—1944》[Pierre-Marie Dioudonnat, Je suis partout, 1930—1944(Paris, 1973)];以及W·R·塔克,《法西斯的自我:罗贝尔·巴西拉奇的政治档案》[W. R. Tucker, The Fascist Ego: A Political Biography of Robert Brasillach(Berkeley, 1975)]。

肃清运动

研究战后事件的学者成果卓著。有关“肃清运动”的整体性描述,参见彼得·诺维克,《抵抗运动对抗维希政权:光复的法国对通敌者的肃清》[Peter Novick, The Resistance versus Vichy: The Purge of Collaborators in Liberated France(New York, 1968)]。更流行但研究广度毫不逊色的作品有赫伯特·洛特曼,《肃清运动》[Herbert Lottman, The Purge(New York, 1986)]。罗贝尔·阿隆的宏大著作,《肃清运动史》,三卷本[Robert Aron's massive work, Histoire de l'épuration, 3 vols.(Paris, 1967—1975)],同他的《维希史》[Histoire de Vichy(Paris, 1954)]一样被认为带有偏见,因而需要有所鉴别地阅读。有关文人与艺术家的处境,参见皮埃尔·阿苏利纳,《知识分子肃清,1944—1945》[Pierre Assouline,L'Épuration des intellectuels, 1944——1945(Brussels, 1985)];以及部分地,菲利普·布德雷尔,《野蛮肃清:1944—1945》[Philippe Bourdrel,L'Épuration sauvage: 1944——1945(Paris, 1988)]。让·波扬(Jean Paulhan)具有警示意义的文章《致抵抗运动领袖的信》[Lettre aux directeurs de la Résistance(1951;reprint Paris, 1987)]读来仍不无裨益。有关这些事件的背景研究,参见乔治·马加里昂,《光复时期的斗争、权力和社会》[Georges Madjarian,Conflits, pouvoirs, et société à la Libération((Paris, 1980)];以及弗雷德·库普弗曼,《好日子伊始,1944—1946》[Fred Kupferman,Les Premiers Beaux Jours, 1944——1946(Paris, 1985)]。

战后法国的哲学与政治

作品简介:

《未竟的往昔:法国知识分子(1944-1956)》(Past Imperfect: French Intellectuals, 1944-1956)讲述了“二战”之后,法国知识分子在欧洲文化及政治生活中扮演着独一无二的重要角色,托尼·朱特在这部经典著作中就分析了这个知识分子圈最大的冲突:如何回应共产主义的许诺及其背叛;以及在面对斯大林领导下的前苏联、共产主义的新东欧及法国本身的伪善时,如何维系对激进理念的坚持。

朱特向我们展示了,这批处于时代先锋的知识分子如何在战后为某些“作秀式审判”辩护,如何忽视共产主义背后的暴政和恐怖,甚至向民众传播苏联式道路是通往解放的必经之路的理论。此外,本书还对当时知识分子间逢场作戏、争权夺利的情况进行了细致描绘。其关注的对象不仅包括时髦的“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萨特、加缪和波伏娃,还涉及到了重要的天主教哲学家、中立的报界人士、文学批评家和诗人等。

虽然按照大致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结构,但它并不是一部叙述史,而是始终以知识分子独立性这一命题为线索,是一本表达朱特对知识分子角色和责任理解的文集,是一份关于战后法国知识界的道德状况的研究报告。

作者:托尼·朱特

翻译:李岚

标签:托尼·朱特未竟的往昔法国历史哲学

未竟的往昔:法国知识分子(1944-1956)》最热门章节:
1致谢2进一步阅读建议3结论 向所有这一切告别?4第四部分 中王国时代 第十四章 欧洲和法国知识分子:权力的责任5第四部分 中王国时代 第十三章 上帝的功绩通过法兰克人显现:法国知识分子的法国性6第四部分 中王国时代 第十二章 自由主义,敌人就在那里:法国政治思想中的某些特殊性7第三部分 知识分子的背叛 第十一章 我们不能让工人们失望:关于知识分子的自我牺牲和有选择的亲和力8第三部分 知识分子的背叛 第十章 美国堕落了:历史视角下的反美主义9第三部分 知识分子的背叛 第九章 对于东方,我们爱莫能助:双重标准和欺骗10第三部分 知识分子的背叛 第八章 俄国人民的牺牲:俄国知识分子的现象学
更多『世界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