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六朝文学史_第五章 南北诗风的融合与南北朝民歌的风貌 第四节 南北朝民歌

戴建业
文学理论
总共25章(已完结

六朝文学史 精彩片段:

第五章 南北诗风的融合与南北朝民歌的风貌

第四节 南北朝民歌

“江左宫商发越”“河朔词义贞刚”,用来评价南北朝的文学虽失之偏颇,以它们来概括南北朝民歌倒是比较准确。南朝民歌柔婉、细腻、清丽,北朝民歌雄强、粗犷、质朴,这种不同的艺术特征即使“不识字人”也“听”得出来,而这种不同风格的形成则根植于各自不同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南朝民歌主要包括吴声歌曲和西曲两类,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吴声歌曲共三百二十六首,西曲共一百四十二首,另清商曲辞中还有神弦歌共十一曲十八首。

吴歌产生于六朝都城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因这一带习称为吴地,产生于此的民间歌曲也就称为吴歌。《乐府诗集》卷四十四引《晋书·乐志》说:“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东晋已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也。”西曲产生于江汉流域,《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古今乐录》说:“按西曲歌出于荆(今湖北江陵)、郢(今湖北江陵附近)、樊(今湖北襄樊)、邓(今河南邓州市)之间,而其声节送和,与吴歌亦异,故因其方俗而谓之西曲云。”荆、郢、樊等地为南朝西部重镇和经济中心,因而称产生于此的民间歌曲为西曲。吴歌、西曲不同于汉乐府民歌采自穷乡僻壤,它们的发源地是经济文化发达的都邑。神弦歌的产生地从歌中地名看也不离建业周围。南朝民歌中有些曲调可能在东吴时就有人歌唱,但吴声、西曲主要兴盛于东晋及宋、齐、梁、陈五代,前后若二百七十多年。

南朝民歌基本上都是情歌,其题材内容不出男欢女爱,《乐府诗集》卷六十一引《宋书·乐志》论述其原因说:“自晋迁江左,下逮隋、唐,德泽浸微,风化不竞,去圣逾远,繁音日滋。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哀淫靡曼之辞,迭作并起,流而忘反,以至陵夷。原其所由,盖不能制雅乐以相变,大抵多溺于郑、卫,由是新声炽而雅音废矣。”这里的分析有点倒因为果,“新声炽而雅音废”不是由于“不能制雅乐以相变”,而是南朝人厌倦了先王的“雅音”,喜欢淫靡的“艳曲”,沉溺于郑、卫“艳曲”背后别有更深层的文化思想和地理风尚等原因。

首先是地域环境和经济条件。吴歌和西曲产生地长江流域不仅物产富饶,而且水软山温,茂林修竹,花木繁荫,在这种环境中的人们很容易变得浪漫、活泼、细腻、多情。荆、扬二州是南朝最富庶的地区,《宋书·孔靖传论》说:“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明媚秀美的山川,相对富庶的生活,浪漫多情的性格,自然容易激起人们对享乐生活的向往,激起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渴求,《南史·循吏传》描述宋、齐盛世时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时说:“自此方内晏安,甿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到齐“永明继运”的“十许年中,百姓无犬吠之惊,都邑之盛,士女昌逸,歌声舞节,袨服华妆。桃花渌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无往非适”。“都邑”中华妆盛服的“士女”在“桃花渌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易于相互倾慕,恋爱时“歌声舞节”之中所歌唱的当然就是缠绵悱恻的情歌艳曲了。

其次是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东汉末儒家的道德传统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逐渐松弛,“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社会的思想越来越开放,士庶的精神也越来越自由,行为也就越来越毫无拘检,男女之防成为笑柄,节之以礼更古板可笑。《南史·王琨传》载琨为人“谦恭谨慎,老而不渝”,“大明中,尚书仆射颜师伯豪贵,下省设女乐,琨时为度支尚书,要琨同听,传酒行炙,皆悉内妓。琨以男女无亲授,传行每至,令置床上,回面避之然后取,毕又如此,坐上莫不抚手嗤笑”。节之以礼这种原来深受推崇的行为现在广为士庶所嗤笑,大家不受节制地满足自己的情感欲望,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爱情,情歌艳曲的兴盛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最后是社会风尚尤其是士人的好尚。南朝社会从上至下都崇尚逸乐和享受,皇室和贵族之家更有逸乐的条件,上层社会家蓄女乐已成为一时风尚,女乐所演唱的大多是刺激感官的吴歌楚舞,《太平御览》卷五六九引梁萧子野《宋略》说:“扰杂子女,荡悦淫志,充庭广奏,则以鱼龙靡漫为瑰玮;会同享觐,则以吴趋楚舞为妖妍。纤罗雾縠侈其衣,疏金镂玉砥其器。在上班扬宠臣,群下亦从风而靡。王侯将相,歌妓填室;鸿商富贾,舞女成群。竞相夸大,互有争夺,如恐不及。”士人普遍对雅乐失去了兴趣,连东晋尚书令谢石也为“委巷之歌”(《晋书·王恭传》)。到齐代“朝廷礼乐多违正典,民间竞造新声杂曲”,“自顷家竞新哇,人尚谣俗,务在噍杀,不顾音纪,流宕无涯,未知所极,排斥正曲,崇长烦淫。士有等差,无故不可去乐;礼有攸序,长幼不可共闻。故喧丑之制,日盛于廛里;风味之响,独尽于衣冠”(《南齐书·王僧虔传》)。无论是深宫中的君主,还是朱门里的衣冠,抑或是廛里中的平民,朝廷宴会之所奏,士人雅集之所吟,百姓道路之所唱,无一不是当时流行的吴声、西曲这一类“新声杂曲”(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对此有深入的论述,可参看)。

吴声、西曲中绝大部分是情歌,所表现的又主要是都邑中士女的恋情。这种恋情又很少是礼教所认可的夫妻恩爱,常常是为封建道德所不容的艳情,因而南朝民歌中的情诗多写得真挚缠绵而又热烈放纵,如:

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

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子夜歌》之三

开窗秋月光,灭烛解罗裳。

含笑帷幌里,举体兰蕙香。

作品简介:

东汉末年到隋朝初年是文学史上的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取得了不容低估的艺术成就。文人的个体意识开始觉醒,大诗人陶渊明和众多文学集团纷纷涌现,创作了华美精工的骈体文,还将五、七言古诗推向繁荣。六朝文学的样式主要有诗歌、文赋和小说。在本书中,戴建业教授以别具一格的解读方式和优美机智的语言,讲述六朝诗歌、文赋、小说的演进、特点与魅力。

作者:戴建业

标签:戴建业六朝文学史古典文学诗词历史文学史

六朝文学史》最热门章节:
1后记2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创作 第二节 《世说新语》与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小说3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4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赋 第三节 北朝散文名著5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赋 第二节 南北朝骈文6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赋 第一节 魏晋文章与辞赋7第五章 南北诗风的融合与南北朝民歌的风貌 第四节 南北朝民歌8第五章 南北诗风的融合与南北朝民歌的风貌 第三节 隋朝诗歌:南北诗风融合的延续9第五章 南北诗风的融合与南北朝民歌的风貌 第二节 庾信与南北诗风的融合10第五章 南北诗风的融合与南北朝民歌的风貌 第一节 梁陈诗歌的时代风格
更多『文学理论』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