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六朝文学史_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赋 第二节 南北朝骈文

戴建业
文学理论
总共25章(已完结

六朝文学史 精彩片段: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赋

第二节 南北朝骈文

骈体文是南北朝文坛上占统治地位的文体,这时的辞赋也完全骈体化了,所以这里用“南北朝骈文”来统括这一历史时期的文赋创作。

南朝散文虽然是魏晋散文的继承和发展,但二者之间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风貌都大异其趣。刘宋以来魏晋阀阅世家的地位日渐下降,最高统治权落入出身寒门的新贵手中,各朝真正的统治基础是伴随着世族衰落而起的新贵。这一时期的散文主要是新贵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的反映。清谈余风在南朝虽未消歇,但魏晋玄学中普遍关切的主题已不是社会注目的中心,因而南朝散文中表现的已不是个体的精神超越,也不是将自己提升到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它表现的是对现实的充分占有和享受。从最高统治者到一般士人,都羡慕“玉树以珊瑚作枝,珠帘以玳瑁为匣”(徐陵《玉台新咏序》)的奢侈,更迷恋“妖童媛女”(萧绎《采莲赋》)的色相,连“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吴均《与宋元思书》)的山水迷恋,也是仅满足于现实的感官享受和精神乐趣,缺乏“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所表现的对解脱世事的深沉追求。哪怕是愤世嫉俗之作,也很少表现出对现实的超越精神,而更多的是没有分得一杯羹的牢骚怨恨。

尽管南朝骈文比魏晋更注重辞藻修饰,但却缺乏魏晋文章那种高雅飘逸的气派,它们的华丽显得“讹而新”(《文心雕龙·通变》),有时甚至显得非常艳俗刺眼,文中辞藻的华艳浓丽与思想情感的苍白往往适成反比。当然,南朝文章也自有它艺术上的优点,它虽不那么超尘绝俗,但它对日常生活美感的把握却比前人更细腻,抹去了魏晋文中的贵族气,它的文风更亲切可人,给人的愉悦更易于领略和感受。这时的散文家通常都追求语言的富艳,“雹碎春红,霜雕夏绿”(刘令娴《祭夫徐悱文》),就是哀悼亡夫也忘不了涂脂抹粉,把祭文中的颜色涂抹得这般浓丽,可是,其中也有许多笔致轻倩灵动、风格流利自然之作,如“零雨送秋,轻寒迎节,江枫晓落,林叶初黄”(萧纲《与萧临川书》),造语实在是秀美清丽之至。骈文在这个时期最为成熟也最为繁荣,作家隶事用典的技巧相比从前更加圆熟,常能够做到活而能化;对偶比前代作家更加精密,不少优秀骈文既属对工巧又流动自然,唐以后盛行的四六文在南朝已导其风,徐陵等作家的大量骈文喜欢以四六相间成文;音调比前代作品更加和谐,作家对平仄的运用更加自觉,增加了文章“八音协畅”(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的音乐美。当然把文章语言程式化、固定化,有时严重妨碍了作家思想情感的表达,也是造成南朝骈文矫揉造作的病根。

虽然“北朝文人舍文尚质”(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但北朝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为南朝所同化。北魏前期没有产生什么出色的散文作品,甚至那时的公文也显得质木干枯。北朝中后期各朝代文人写作散文都用骈体,文风也接近齐梁。北朝虽偶有统治者不满绮丽的文风,如宇文泰命苏绰仿《尚书》作《大诰》,希望以此矫趋尚而树楷模,但没有多少人对这种艰涩聱牙的文章感兴趣。庾信、王褒等南朝著名作家一到长安,北朝文人就争相仿效。当然北方重实用的传统在散文创作中并没有完全中断,较之齐梁,说是“北学南而未至”也好(钱锺书《管锥编》卷四),说是“北方文体固与南方文体不同”也罢(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北朝的骈文终归显得质朴清劲些。北朝作家中,只有庾信由于独特的经历,成为集南北之大成的骈文作家。

宋代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文赋作家,《文心雕龙·才略》篇说:“宋代逸才,辞翰鳞萃。”何承天、傅亮、颜延之、谢灵运、鲍照、谢庄、谢惠连皆为一时之选,其中以鲍照的文章成就最高。

何承天(370—447)五岁丧父,幼承母训,博通古今,尤精历数,为时论所重,与傅亮同为朝廷大手笔。最能代表文风的是长篇议论文《安边论》。当时北魏南侵,文帝咨群臣防边之策,此文就是他向皇帝呈上的奏议。文中清晰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以及历史上武力征伐与和亲靖边两种策略的利弊得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的安边之策。从中可以看出他远不是只懂骈偶、隶事礼仪天文的儒生,而且还颇具政治家的头脑和战略家的眼光,该文用自然朴质的语言写实实在在的内容,绝去对偶浮夸与用典藻饰。《达性论》和《报应问》二文都批驳因果报应,但不是通过抽象的哲学玄思,而是从现实中找出有理有据的事实加以反驳。自然、实在、质朴,他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如此。

与何承天一样,傅亮也是一位御用文人,并且同样博涉经史,长于文笔。他是宋代的开国元勋之一,也是宋武帝不豫时受诏的顾命大臣。他在晋宋易代之际风光无限,“晋宋禅受,成于傅季友,表策文诰,诵言满堂”(《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傅光禄集》)。不过,他深知身居要津同时也就是身处险境,《感物赋》抒写了自己的忧惧之心,《演慎论》阐明为人的诫慎之德,二文都表现了他在政治旋涡中如履薄冰的心境。傅亮被《文选》所收之文,全是他为刘裕写的表章:《为宋公修张良庙教》《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其中《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写于义熙十二年(416)刘裕收复晋朝旧都洛阳晋谒西晋皇帝陵寝时,为旧时章奏中的典范之作:

近振旅河湄,扬旌西迈,将届旧京,威怀司、雍。河流遄疾,道阻且长。加以伊洛榛芜,津途久废,伐木通径,淹引时月。始以今月十二日,次故洛水浮桥。山川无改,城阙为墟。宫庙隳顿,钟簴空列。观宇之余,鞠为禾黍。廛里萧条,鸡犬罕音。感旧永怀,痛心在目。

眼见旧都“坟茔幽沦,百年荒翳”,看到晋军后“故老掩涕,三军凄感”,此文“以深婉之思,写悲凉之态”(许梿《六朝文絜笺注》),难怪它在时人和后人中一直享有盛誉了。

元嘉三大家中谢灵运文赋不逮其诗,倾心之作《山居赋》稍嫌冗滞,《诣阙自理表》语意显豁急切,他文都无可称述。颜延之对诗的贡献远不如谢,但文章的成就却在谢之上。收于《文选》的《赭白马赋》写马行之速,如“旦刷幽燕,昼秣荆越”,文思新巧,不落俗套,连李白、杜甫也从中受到启发。《庭诰》类似嵇康的《家诫》,他自己为人偏激疏狂,却告诉后代要“立长多术,晦明为懿”,要世故老练,外圆内方,外暗内明,言辞真挚恳切,但他本人就不能行其所知,怎么可能保证子会遵其父命呢?《又释何衡阳〈达性论〉》《重释〈达性论〉》等文,可以见出作者善于持论的辩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和《陶征士诔》是他的两篇力作,前者倾力显露文才,后者真切流露情感。

鲍照散文辞赋的成就不只宋代无人可及,清人甚至认为“明远骈体高视六代”(许梿《六朝文絜笺注》)。他的赋多为状物抒情小赋,《舞鹤赋》《野鹅赋》《伤逝赋》《观漏赋》,嗟生伤时则情无不达,摹物写景则景无不显,如以“烟交雾凝,若无毛质”描写鹤优美的舞姿(《舞鹤赋》),直探舞艺的最高境界——将体质融化在艺术造型中,此句不仅是描绘新切而已;“草忌霜而逼秋,人恶老而逼衰。诚衰耄之可忌,或甘愿而志违”(《伤逝赋》),以浅切的语言写出了人生的无奈。《河清颂》虽为歌功颂德的应酬之作,但以其语言的雍容典重和雅洁瑰丽为人所称。《瓜步山楬文》由自然现象联想到社会现象,发出“才之多少不如势之多少”的慨叹,使全文立意高远。

当然鲍照最为人称道的是《芜城赋》和《登大雷岸与妹书》。“芜城”指荒芜后的广陵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三年竟陵王刘诞反叛,孝武帝平定叛乱后屠杀城中无辜百姓三千余人,兵燹后的广陵城残破不堪。此赋没有正面指斥昏君滥杀无辜,也没有交代广陵城被毁的始末,入手就将广陵昔日的繁华与眼前的破败进行对比,当年借此“图修世以休命”的统治者,无一不落得“委骨穷尘”的下场,这样此赋就不限于揭露某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给社会造成的破坏,而具有更广阔的现实内容和历史深度。无论是写兴盛还是写凋残,形象都鲜明竦动,感情既波澜起伏,语言也遒劲有力,如赋的最后一段:“若夫藻扃黼帐,歌堂舞阁之基;璇渊碧树,弋林钓渚之馆,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绝。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岂忆同辇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天道如何?吞恨者多。抽琴命操,为《芜城之歌》。歌曰:‘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言!’”收笔感慨淋漓,上下古今,俯仰苍茫。《登大雷岸与妹书》当作于元嘉十六年,时作者为江州临川王刘义庆的佐吏,在这篇给令晖妹的家书中,叙述了离家后旅途的劳顿、沿途所见的景物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种种复杂情感。文中的自然景色常因作者情感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神韵:当他激荡着“长图大念”时,山似乎也在“负气争高”“参差代雄”,当乡愁占据了他的心田时,江河好像也“思尽波涛,悲满潭壑”,因情敷景,景中含情。尤其是描写庐山一节“烟云变灭,尽态极妍,即使李思训数月之功,亦恐画所难到”(许梿《六朝文絜笺注》):“西南望庐山,又特惊异。基压江潮,峰与辰汉连接。上常积云霞,雕锦缛。若华夕曜,岩泽气通,传明散彩,赫似绛天。左右青霭,表里紫霄。从岭而上,气尽金光;半山以下,纯为黛色。信可以神居帝郊,镇控湘、汉者也。”文字精工丰缛而又奇峭幽洁,今人钱锺书称之为“鲍文第一,即标为宋文第一,亦无不可也”(《管锥编》卷四)。

谢惠连的《雪赋》和谢庄的《月赋》都是南朝赋中名篇。前者写下雪之状及雪后之景可谓穷形尽相:“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蔼蔼浮浮,瀌瀌弈弈。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庑,末萦盈于帷席。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纨袖惭冶,玉颜掩姱。”《雪赋》明显受惠于宋玉的《风赋》,谢庄的《月赋》又模仿《雪赋》,但谢庄能后出转精,写法上对月遗貌取神,较《雪赋》的正面描写更空灵隽永,许梿在《六朝文絜笺注》中评说:“数语无一字说月,却无一字非月。”命意上不限于写景而别有寄托,以假设主客对语发端,描绘了一幅清幽素洁的月夜图,再通过羁旅孤客对秋夜明月的感受,抒写自己怨遥伤远的情怀,把读者带进凄清索寞的意境:

作品简介:

东汉末年到隋朝初年是文学史上的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取得了不容低估的艺术成就。文人的个体意识开始觉醒,大诗人陶渊明和众多文学集团纷纷涌现,创作了华美精工的骈体文,还将五、七言古诗推向繁荣。六朝文学的样式主要有诗歌、文赋和小说。在本书中,戴建业教授以别具一格的解读方式和优美机智的语言,讲述六朝诗歌、文赋、小说的演进、特点与魅力。

作者:戴建业

标签:戴建业六朝文学史古典文学诗词历史文学史

六朝文学史》最热门章节:
1后记2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创作 第二节 《世说新语》与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小说3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4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赋 第三节 北朝散文名著5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赋 第二节 南北朝骈文6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赋 第一节 魏晋文章与辞赋7第五章 南北诗风的融合与南北朝民歌的风貌 第四节 南北朝民歌8第五章 南北诗风的融合与南北朝民歌的风貌 第三节 隋朝诗歌:南北诗风融合的延续9第五章 南北诗风的融合与南北朝民歌的风貌 第二节 庾信与南北诗风的融合10第五章 南北诗风的融合与南北朝民歌的风貌 第一节 梁陈诗歌的时代风格
更多『文学理论』类作品: